3月5日前后,许多学校召开了“学习雷锋精神,争当雷锋式少年”之类的动员大会,讲学习雷锋精神的必要性,宣读活动月的实施方案等。
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然而细细品味又觉得有些空洞。笔者不禁想问,90后,他们对雷锋精神究竟懂得多少呢?开这样的会对他们的心灵触动究竟有多大?
翻开雷锋的事迹,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成长脉络:苦难的童年、难忘的伤痕、立志参军、参加儿童团、学生时代、走上工作岗位、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纵观他的成长过程,从苦大仇深的孤儿到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一切荣誉都“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雷锋身上不只是某一种精神在闪光,而是几乎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全部美德,即爱党爱国,忠诚坚定;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螺丝钉精神;刻苦钻研,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脚踏实地,平凡不凡。他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为人民服务,以至于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精神是超越时空的。学雷锋,首先就是要做好一个人,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学雷锋,就是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对孩子们而言并不难,给父母泡一杯热茶、帮助有残疾的老人做一些事、帮助得病的同学补补课……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就曾说:我愿意做小事,别人不知道的那种。一来小事很简单,适合每一个人;二来,生活原本就是简简单单,学雷锋、讲奉献也应该是这样。”
校园学雷锋,有必要讲讲雷锋的成长过程和故事,这样有助于让学生们产生更多的心理认同感,内化为主动学习雷锋的精神、人品的自觉需求,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学习雷锋更不只是放在3月5日,不只是放在3月,而是要内化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常规过程中,让学校这个小社会成为孩子道德成长的阵地。学校每学期不仅要表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应该给那些品德优秀的孩子们更多地激励和奖赏,这样才真正有助于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郭璞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