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个天堂

2011-03-10 09:4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记得著名作家、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中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世人皆晓,杭州何以有这么高的美誉?或许是因为它有一个天堂般的图书馆的缘故吧。
杭州图书馆,设施先进、阅读环境舒适,而且免费向公众开放,读者只需遵守“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小小的要求,便可以进馆阅览。于是,当有流浪者、拾荒者、甚至衣衫褴褛的乞丐堂而皇之地进入图书馆阅读时,投诉和抱怨就产生了,而馆长褚树青的回应铿锵有力:我无权拒绝他们读书,但您有权离开。”馆长的言语振聋发聩,好似继承了北大对待旁听生的遗风。
大凡能到图书馆看看书,静下心坐上几个小时的人,浮躁与欲望之气本应少许多,可是在面对衣着仪表有碍观瞻的乞讨人员时,不满的情绪却从包容的心态中游离了出来,认为他们侵占了自己的阅读空间,影响了自己的阅读心情,应该禁入。其实,作为“知识天堂”的图书馆,是一个公共设施,只要是国民,乞丐和富豪都可以进去,与身份、地位无关。
读书,没有高贵与卑微之分。富人读书,可以在私家花园,可以在豪宅别墅,可以“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平实的百姓,可以在“寒室”、“陋室”守住清贫苦读书;而对于那些行迹街头的乞讨流浪者,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就算不错了,何况还有像杭州图书馆这样的“天堂”,因为他们也有着对文字的信仰。
乞讨人员,虽是社会的底层,但他们也有享受尊严做人的权利。记得曾经是台湾杰出青年的赖东进,在父亲双目失明,母亲重度智障的情况下,十岁大的他便开始了边读书边乞讨的生活,后来在其畅销书《乞丐囝仔》中写道:还好我没有被命运打倒,坚持到今天,不曾放弃过人生。”不要轻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怕他们现在很卑微。为此,对于杭州图书馆“大庇天下读者俱欢颜”的行为,我们要大声喝彩。
乞讨流浪人员进图书馆读书,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因情感、事业等原因,一些人脱离家庭,游荡社会,说不定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一段蕴含哲理的话语,就可以重新点亮人生;当大雨瓢泼、烈日暴晒、天寒地冻,拾荒无收获时,说不定在图书馆却能拾到一大堆启迪心智的文字;遭人白眼,乞讨无果时,他们或许还可以“煮字充饥”,温暖心灵。他们是幸福的,杭州图书馆这个“天堂”随时向他们敞开着大门;读者们也不再抱怨,而是展现出国民的风范,一颗包容之心。

张春波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