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择校,择什么校?

2011-06-23 16: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本就紧张兴奋难平,偏又遇两日高温。也许,老天爷也在故意以此方式检验高考学子,要用高温“烤炙”他们。待“烤”完之后,才又难得地给人们两个清凉天。然而,考试并非只考验学子,考的还有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考试之后,他们又将面临择校的难题。
这边,中、高考的学生家长熬煎着;那边,小学升初中的家长们,同样为选择上哪所初中学校,忧心忡忡、无所适从。
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上“名校”。他们对初中学校了解很少,大都是听身边的同事、朋友介绍,哪个学校考得多、哪个学校管理严、哪个是“名校”,就让孩子到哪儿上,随大流、求心安。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了,给孩子创造了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心理上就算对孩子有个交待了,希望孩子能在这里健康成长,取得优秀的成绩。然而,这些家长却不去考虑孩子的心理天性、学习程度、自身能力是否适应上名校。实际上,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是有赖于适宜的教育环境而实现的。
众所周知,进入初中后,学校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会有很大变化,如何与老师、同学们相处好,孩子必须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其次,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课业负担会很重,如何高效地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在教学和管理方法上有很大差异,小学老师管理全面细致,注重启蒙和指导,而初中老师则会适度“放手”,注重孩子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时,有一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到底选择“最好的学校”还是选择“最适合孩子发展的学校”?窃以为,如果孩子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强、敢于竞争、擅于合作,原则上不管在哪里就读,都能够承受相关压力。但尽管如此,各位家长一定要回避只抓考试、教学模式单一的所谓“名校”。因为,在这里“强强竞争,却未必都强”,还有可能扭曲压抑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过早地产生厌学心理。若孩子的学习属于中等,进入“名校”后,很可能由于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不被关注而成绩落后,导致自卑,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小学毕业时基础不扎实、成绩偏低、学习习惯差,那么家长就要掂量实力,最好进入普通但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这样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在原有的程度上不断进步,全面发展。(郭璞)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