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夏收工作已近尾声,夏播工作已全面展开。而在我市乡村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农民为了复播,不顾有关部门“三令五申”,随意焚烧麦茬,不仅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且人为制造了火灾隐患,极易引发火灾。
“三夏”时节,政府每年都会出台“禁烧令”,但为何随意焚烧麦茬的现象在我市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且屡禁不止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农机在夏收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麦收速度,但由于麦茬留得高,给玉米播种和后期管理带来麻烦,为图方便,有些人便放火焚烧;二是麦秆的经济价值不高,科技转化力度不够。三是部分农民对焚烧麦茬存在一个误区,以为这样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其实不然。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农民充分认识焚烧麦茬的危害,以及焚烧造成的严重后果自己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是要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增收节支,对于整治焚烧秸秆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为造纸原料等综合循环利用项目,让昔日不起眼的麦秆产生经济效益。三是要加大监管力度,出台奖惩细则,对举报者进行奖励,对放火者严加惩处。(田青松)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公务自行车”别又形同虚设
下一篇: 择校,择校,择什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