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生与择校如孪生兄弟

2011-07-21 17: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上期刚刚说“别老拿生源说事”,可这期,又拿生源说事了。
中考分数出来后,新一轮的生源大战又开始了。目前,从全国到全省再到全市的状况看,连续几年来生源数量直线下降,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同比往年又下降了近8000人。与此同时,有的高中扩轨又导致学生进行分流。如何吸收到好生源,很多学校极早动手,做宣传、开出种种优惠条件,甚至采取与考生和家长提前联络的方式,努力争取到高分学生。
同样的,那些本来已经报了志愿的学生,待分数出来后,主意又发生了改变,不达投档线的,想方设法花钱也要上高中;对于达线的,就要努力上重点高中;有的明明达到了这所重点学校的统招线,还要蹦着上另一所重点学校的扩招线;有的明明能正常升入公办学校,却要上民办高中,目的是为“管得严”。这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择校情结。
学校择优生和学生择优校,这可真像一对孪生兄弟。
生源大战已不是稀罕事,而且越是优质学校之间,生源之争越是激烈。其实,何止是高中,国内的高校生源大战也趋向白热化,甚至有高校之间撕破脸皮上演了“诋毁战”。争夺生源,说白了就是争夺高分考生。名校何以对高分者如此青睐?答案并不复杂。高分考生与学校的利益密不可分,在现行教育评价体制下,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体系中,以及各种资源的投放,都离不开“成绩”和“生源”——名校延揽的优秀生源年复一年凌驾于普通学校之上,随之获得的资源就越多。同样的,家长和学生们对名校趋之若鹜,上名校,首先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其次在亲戚和同事面前赚足面子,最次还能交到几个有“前途”的同学。
所以,择校和择生这两兄弟就拧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追捧,让学校和家长徒增了许多烦恼。其实,争夺优秀生源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学校应依靠自身的硬环境和软实力吸引学生,而不是靠忽悠、互相拆台、潜规则胜出,那实在是有违教书育人者的本色。而那些择校的学生,也应该客观审视自己的条件,越是名校,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压力越大,自己的实力和心理素质是否能够承受?尤其不要盲目从众,因为“供”严重大于“求”,已经在客观上助长了部分学校的优越感和“乱收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实际上已经扰乱了招生秩序。(郭璞)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