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拒绝吸烟首先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一个人有没有公德心的公开体现,在整个社会大踏步发展的今天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假如一个人穿着整洁、谈吐得体,却不顾他人感受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那么他的形象无疑会大打折扣。这种“只管饰外墙、不管修树木”的做法,在我们这个崇尚追求文明的时代已然过时,只会引来众人的反感。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23人因在商场超市等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而被济南警方行政拘留,在山东省其他地市,也有个别烟民不听劝阻而被警方拘留。拘留这些抽烟者是不是小题大做?据介绍,被拘留的23人中大部分人是明知故犯。我们不会不知道,在大量火灾中,吸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旦表面温度可达200℃至300℃的烟头遇到易燃气体、液体,后果可想而知。
公共场所禁烟为什么迟迟执行不了?很多专家表示,禁烟法规弹性大、执法不够严格,是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公共场所禁烟不能一蹴而就,正是因为烟草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太大了,所以我们更要讲求方式方法,制订禁烟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勇气和手段,更需要人性化的监管教育和广大烟民的自觉自律。
既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那么我们不妨在公共环境里,少一点烟草气,多一点人情味。
锡刚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要做慈善 不要“被”慈善
下一篇: 农村黑板报应常换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