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云南广南的一辆载有12名学生的面包车冲下山崖,造成7死7伤,面包车被摔成“肉饼”。事故路段位于广南县曙光乡一条20多公里的简易公路,那里山路狭窄,蜿蜒曲折。
频发的校车车祸惨剧,在带给遇难孩子家庭巨大悲伤的同时,一次又一次深深深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作为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的、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但当云南的孩子坐着校车在路上遭遇不幸时,我们没听到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反思,却听到当地教育局官员说的一句冷漠消极的大实话:“上学还是徒步更为安全。”笔者30年前上学,一直就在村里上的小学、初中,高中是在离家8里的镇上就读的。每个星期徒步回家两趟,背上两兜子窝窝头、红薯和咸菜再返回学校上学。
那时,也没有校车,也很少听说有学生途中出车祸的。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按照统一的政策撤校并校或改建,许多的农村小学和初中被并为一个学校,这样做的目的的是为优化教育资源,但无形中却让多数居住分散的农村孩子上学之路变得更加艰难。笔者的家乡,如今近2000口人的大村子都没有小学、初中,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得到附近5里的邻村去住寄宿制小学。一些私人开办的学校则更远,得十几里才能到达,每至星期天,学生要么坐学校的校车,要么让家长接送才能回家。
笔者的家乡多是平坦的乡村公路,学生上学尽管有点远,但路好走,家长骑自行车最多半个小时就可抵达。但对于一些边远山区的孩子来说,因为山高路远,上一趟学近似冒一次险,就是不坐校车,在月黑风高之夜,徒步攀岩跨涧,,也挺让人揪心的事情。
对于乡村小学,尤其是山沟里的小学,以前针对村里孩子少的现状,许多学校开办了复式班,一二年级一个教室,三四年级一个教室,教师累是累一些,但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关键是小学生少了每日颠簸之苦。如今,许多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到城里打工,留在村中的大多是年老和年幼的人群,七八岁的小学生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在缺少了父母关爱的同时,也缺少了爷爷、奶奶的关爱,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农村小学在撤校并校时还应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切忌盲目的一刀切。
在写这篇随评时,欣喜地看到我市蒲县从今年开始,实现12年中小学教育全部免费。蒲县的16000名中小学生除了生活费之外,几乎可以做到上学不用花一分钱,包括民办中小学在内,政府还为所有住校的学生每天提供一袋牛奶和一个鸡蛋。蒲县的做法,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人们感到了缕缕缕温。
实行免费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一个普通的山区小县之所以受到全国高度关注,其实是人们对民生改善的渴盼。只要心中有百姓,什么校车安全之类的事皆不是问题。(来祥生)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下一篇: 让群众在考核中“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