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高雅收藏 变成功利心态

2014-07-02 21:17: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前几日,英国《华商报》报道:近年来,古董收藏热遍中国大江南北,英国华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英国华人收藏界乱象丛生,啼笑皆非的事件频频发生。在华人收藏者中不乏“忽悠”和“被忽悠者”,而后者占了绝大多数。

这家报纸的记者走访了当地的一些跳蚤市场,发现购买中国物件的大多是中国人,一位摊主说:十年前,买中国物件的英国人居多,近三、五年中国人后来居上。中国人似乎热衷要买回自己家流失的东西,或者希望捡到一个大元宝,现在每个周末都能见到一拨又一拨的中国人。”

盛世兴收藏。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现了一拨又一拨的收藏热潮,继集邮热、瓷器热、玉器热、紫砂热、书画热、手串热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批海外文物回归热,许多人热衷于从国外的拍卖市场花高价回购曾经因各种原因流失出去的文物,在海外掀起一般中国文物收藏热。

庞大的中国收藏市场,很快便使海外的中国文物捉襟见肘,于是一些聪明的海外投资商便从中国国内买回艺术品,乔装打扮一番,许多便被中国藏家高价购回。因见其利润颇大,许多的中国商人也参与其中,弄得海外中国古玩市场与内地一样,赝品遍地,真正的收藏家望而却步。

看过范伟、赵本山、高秀敏表演的《卖猫》小品,观众都会为结尾那句“全指着这个碗往外卖猫呢”捧腹大笑。一个收藏迷宁愿出1000元钱买一只普通的家猫,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就是顺便拿走那只喂猫的碗——一只明朝万历年间的碗。聪明反被聪明误,小品结尾抖响的包袱,道出了如今收藏界的乱象。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遍及大江南北,收藏界内捡漏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时刺激众人敏感的神经。加上各种拍卖会、鉴定会层出不穷,各种收藏节目此起彼伏,拍假”、假拍”、“专家”见钱就开鉴定证书,廉价地摊货摇身一变就身价百万,随后诱使不懂行的人上当受骗。在金钱面前,真正的文物专家频频失节,黑咀鉴定”摇旗呐喊,由于缺乏法律监管,收藏界乱象频发,赝品横行。许多人买了假货,苦于无处求告,只能怨自己眼力不济,打落牙齿肚里咽,有的执迷不悟,前赴后继,甚至不惜借债,最后一屋子赝品,落得倾家荡产。

收藏,玩的是知识,是文化,是心态,收藏是一种生活态度,收藏更要有一颗平常心。收藏与投资不同,收藏是收藏自己喜欢的东西,与金钱无关,在快乐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娱乐自己的人生。而投资是收藏别人喜欢的东西,是做为一种理财的工具,因此,你只会看到别人动辄获取财富,却不知中奖的几率比买彩票还低,更不知在市场经济中被忽悠被利用的痛苦心态。

收藏,是一项高雅文明的活动,是对祖宗留下来的文明和文化的一脉相传的传承与发扬,是修身养性的情趣与寄托。掉在钱眼里,收藏便失去本真,成为痛苦的根源。与其这样,不搞收藏也罢!

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