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我相信你,我对你有信心”之类别人对自己肯定的话语。这句话不仅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而且还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增进互相信赖感的调味剂。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当我们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人才会果断、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最及时的援助。
信任感产生于对他人善意的一种期待,信任他人才能实现有效交往、推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但是否每个人都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得打个问号。不可否认,“你值得信赖吗?”这样的质疑声在生活中也时常可以听到。近年来,毒奶粉”、老人摔倒无人扶、幼童被碾没人理等等社会上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社会信任度也因此大打折扣,民众间信任感也彼此缺失了不少。在令闻者寒心、众网友大喊社会冷漠、国人也纷纷呼吁要捡回良知同时,被媒体和民众挖出来的“典型”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只是这些还不够,在批判和斥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又做到了哪些。
人际关系中,大多数的人是基于同情才去帮助他人,是同情让我们变得有道德感。这其中的精神实质正是“道德分子”在起作用,而“道德分子”的核心即是一颗人性的向善心。他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彼此减少冷漠,释放人情之间的正能量,使彼此间的信任感贯穿于人际交往中的点点滴滴,推动整个社会充满温暖和美好。
让我们从小处做起,当他人遇到需要帮助和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双手,去承担属于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让道路上不再有摔倒的弱者,更没有冷漠奔走的路人,不要让信任危机降低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贾亮)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人无“信”不立 商无“信”则衰
下一篇: 积习难改,更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