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看病贵”惹的祸

2013-01-15 10:46: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21岁的高俊秋就读于哈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然而,2012年12月份的一场感冒却彻底改变了这个自强、优秀女学生的命运。患感冒引发脑炎的她因家境贫寒舍不得花钱治病,拖了十几天以致症状加重,患上重症病毒性脑炎。目前,在哈医大一院重症监护室内救治,高俊秋仍然意识不清,病情危重。(1月11日光明网)
    从感冒到脑炎,发生在一个当代大学生身上,是无知还是无奈?小疾拖成大病,定然与囊中羞涩有关,但前提是医药费太贵。以前一个小感冒也就是十几元钱就看好了,如今动辄几十元,到了大一点的医院,就要在几百元上说话了。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努力,我们的医疗设施及环境有了大的改善,但看病贵仍是一个主要的社会话题。
    扬子晚报12日报道,南通人胡颂文为了解决医疗费用,自己用厨具加工成“血透机”维持透析13年,单次成本10元。胡颂文奇迹般的13年透析生活除了令人匪夷所思之外,更多的还有些心酸。但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孙伟告诉记者,重复使用透析器,自制“血透机”容易产生操作不规范、感染等一系列问题,胡颂文的做法不可效仿。
    想起两年前的一则报道,面对高昂的费用支出,和儿子黄剑锋眼睛里透露出的求生欲,福州女子章小英和丈夫黄福森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卫生院里,租借了呼吸机等设备,自建了一个重症监护室(ICU),家人24小时看护儿子。此前,儿子黄剑锋因病情恶化入住ICU,37天耗费10多万元。
    病魔面前,对生命的尊重和救治重于一切。但由于高昂的医疗费用,很多家庭陷入绝境,因无力承担而悲情放弃,或者“自想办法”。相信自制“透析机”ICU病房”这些事情仅仅是个例,没有什么代表性,但透过他们仍然可以清晰反射出,每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背后都有着无奈的辛酸与无助。
    其实,关于看病贵的问题早已经广受诟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30元的纱布到患者手里就成了300元。”董协良说,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
    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国家不断完善城镇及农民医保制度,逐年加大了看病报销的力度,但这些政策红利也因为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而大打折扣。网友纷纷指出,虽说现如今看病报销比例是提高了,可医药费却总是不断攀升,报销的部分总也比不上上涨的。一个小小的手术,动则就是一万多。老百姓到啥时候才能真正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啊?
    要彻底解决看病贵的难题,势必影响既得利益集团,涉及众多部门,定非易事,但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大学生高俊秋的悲剧才不会上演,自制“透析机”ICU病房”的“创举”才能杜绝,人民群众的健康才会真正有保障,毕竟这才是我们一切医疗工作的根本。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