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会上,赵本山表示,文化娱乐需要雅俗共存,他表示,老百姓需要“俗”文化来消遣。
提起赵本山,就不能不提春晚、就不能不提小品、就不能不提东北二人转。
赵本山连续二十几年上春晚,民间冠之以“小品王”。但对于赵本山的小品,多年来在“雅”与“俗”的争论中一直未能平息,几乎是毁誉参半。那些号称“雅”士的人,对赵本山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赵本山糟蹋农民形象,低俗、下流、拿残疾人的缺陷说事。说中国最大的忽悠是赵本山,他能把范伟的腿忽悠瘸了。这些“雅”士对赵本山咬牙切齿,恨不得一砖拍死。
但是,赵本山就是深受民众的喜欢,这两年春晚缺了赵本山,人们看春晚都觉得乏味了,一些人甚至连过年都不得劲。有位网站编辑写下一段煽情的话语:正像张国立在《一声叹息》中说的,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重新寻觅赵本山这二十多年春晚之路,您是否也会“一声叹息”呢?
笔者也在临汾一些草台班子上看过几场二人转的表演,其中的大胆、热烈气氛确实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底下的观众群声附和。有时,我也纳闷,一男一女二人转演员就能够撑起一台戏来,这令我们许多的国粹大戏动辄数十上百人的场面,真没法比拟。
中国的艺术与其他世界各地的艺术一样,都是来自民间,都起源于人们在辛勤劳作之余的自娱自乐,起点也都是如今号称的草台班子,只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精神世界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劳力”和“劳心”两个阶层,而这两个阶层的审美艺术情趣也在发生变化,于是艺术才分出雅与俗来。但雅与俗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大雅至一定程度,便是大俗;大俗的最高境界亦便是大雅,能够达到雅俗共赏是考验一个艺术剧种和一个演艺人员功底的最高境界。
这些年,由于我们的审美错位,我们把本该活跃的民间艺术包装改造到大雅高台,一些民间艺人也被“圈养”起来,这些艺人和艺术团体失去了民间丰富土壤的支撑,只能闭门造车。但一些掌握话语权的所谓专家、学者不断挥舞“审美霸道”的大旗,以象牙之塔的“雅人”自居,他们看不起源于生活、带着泥土味的原生态艺术,认为这些艺术玷污了他们的眼睛,但他们挖空心思造出的产品又不受人待见,于是便只好私底下一番自我解嘲:咱是高雅之人,咱不和他一般见识,赵本山,太俗!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笔者以为,如今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艺术也一样,需要多元与创新,但艺术高下,不论雅俗。赵本山连续二十余年上春晚,那张“老脸”也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停下来,静静心,与时俱进,厚积薄发,对赵本山、对所有的人、所有的艺术,都是一个理。(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李甲
下一篇: 对孩子不必谈“性”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