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调查称,河北省沧县40米深井地下水呈粉红色,当地环保局长回应称,地下水红色并不代表不合格。针对此回应,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的王浩所长称,水已经红色、粉红色了,从色度上就不合格了,瞪着眼说瞎话,还怎么合格啊。(据4月5日央视)
面对辖区出现红井水的环境污染实际,环保局长不仅不反思问题,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反而用“水煮红小豆”来解释红井水现象,声称“红井水”未必不达标。此举引发专家、网民炮轰并不难理解。激起舆论公愤的“红豆局长”被免职,那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但是,换个角度讲,当地出现红井水现象,仅仅是环保局长的责任吗?如果不理顺环保机制,不转变发展观,即便拿掉一个“睁眼说瞎话”的环保局长,当地恐怕也难以走出环保困境。
面对“红井水”污染问题,环保局长无疑要担责,相关部门免除“红豆局长”的职务就是担责的开始。但是如果我们脱离当前的环保现实,单纯责备环保局长有失公允。相对于庞大的GDP政绩而言,要让环保问题受到重视,就要提高环保部门地位,改变环保部门受制地方政府的尴尬局面。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落实环境污染问责机制,扣除官员的污染政绩。铲除拿环境换GDP的现实土壤,遏制住官员制造污染政绩的冲动。如果畸形的污染政绩观不改变,如果环保部门权利地位不独立、执法不给力,即便把所有监管不力、睁眼说瞎话的环保局长都拿下,好多地方仍然走不出环保困境。
目前,民众正等着看沧县政府的后续调查。严肃的调查,应该要包括对持续甚久的污染事件本身的调查、对环保部门的调查,甚至,还要包括对政府自身是否渎职的调查。否则,对一个当事人的免职,未必不是另一种敷衍。而无论此事如何结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严格的机制建设,治理“瞪眼说瞎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媛)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敬畏生命 以人为本
下一篇: “大师”满天飞必遭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