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雷言”背后的“民生”缺失

2013-04-10 10:36: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信息传播如此迅捷、广泛的今天,听闻官员的几句“雷言雷语”并不稀罕。按说以这些领导干部的智商,完全可以料想得到如此刺耳言语一经说出口,经媒体和网络传播必会成为众矢之的。唯一可以解释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就是这些官员头脑中缺失了民生意识。
    面对当地红褐色的地下水,以及由此引起的村民惶恐和忧虑,时任河北沧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用“红色的水不等于是污染的水”、水煮红小豆”等说法来解释,引起舆论哗然,以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指斥其“瞪眼说瞎话”。这位“红豆局长”何以有此番理论?想必是他和家人并不生活在小朱庄,并不喝那里红色的地下水,因此便没有鸡场损失惨重的切肤之痛,没有村中癌症高发的健康之忧。说到底,民生意识的缺失使这位局长的心中没有装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也就难怪每每出现环保问题,网民总要重金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来调侃。漠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对破坏自然环境、侵害群众生存权益的行为不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结果是一旦面对媒体的诘问,环保部门责任人要么哑口无言,支吾以对;要么信口雌黄,歪理雷人。
    民生意识的缺失,势必滋生种种不正常。有“水煮红小豆”这样歪理的局长,当地环保部门监管力度如何可想而知。仅从视觉辨别就不正常的地下水,居然年年检测合格,如此结论不过是披着“科学”的外衣糊弄老百姓,与局长的歪理如出一辙。与此同时,单凭一则新闻报道,我们尚难窥探到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建新化工厂究竟有怎样的瓜葛,但,环保监管与排污企业如同“猫”鼠”,势不两立,肩负正义的“猫”却偏偏有意偏袒邪恶的“鼠”,所谓合格的水质苯胺竟然实际超标73倍之多。环保部门铤而走险,除了习惯性揣测外,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理由。
    如今,红豆局长”已被火速免职。然而,撤掉一任环保局长,也许可以解决一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未必是治本之策。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而建设“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我们需要看到,环保部门人财物配备受制于当地政府,对于作为利税大户的污染企业采取何种措施,常常要看当地党委、政府的脸色行事。换句话说,当地党政领导摆不正环境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仅靠环保部门的一己之力,治理污染只会收效甚微,甚至极有可能成为舆论谴责的“替罪羊”。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任总理李克强的一段话很有警示意义: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事关民生大计的环保问题,不该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

(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