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气温骤升,让人的心情很不安定。尤其是小升初的家长,孩子上什么学校,怎么上,这些都在困扰着他们。
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上收费较高的“名校”。他们对初中学校了解很少,大都是听身边的同事、朋友介绍,哪个学校考得多、哪个学校名气大,就让孩子上那儿,随大流、求心安。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了,给孩子创造了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心理上就算对孩子有个交待了,希望孩子在这里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众多事实证明,某些初中“名校”以拼时间、拼体力得到的高分数,压力山大下获得的好成绩,虽然暂时让家长脸上有光,但是长久看来,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从几所公办高中对初中生源的分析来看,虽然某些公办初中、农村初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名校”出来的孩子成绩高,但是他们很有潜力,大概1至2学期以后,成绩就超越了原来进校的高分数者。这说明,暂时的初中高分数并不代表将来在高中会发展好。因此,课业负担适中,开足开全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学校是适宜孩子们成长的。家长不应以升学率作为给孩子择校的标准。
其次,以管理严作为择校标准也是不全面的。许多家长因工作忙碌,就把孩子送到管理严格的学校,觉得这样安心。专家指出,这样做未必好。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个阶段最需要家长陪伴在孩子身边,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但是家长简单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军事化、管理严的学校,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学会自我学习和管理,这些都是大问题。把这些问题一古脑全扔给孩子独立解决,家长能放心吗?专家已经指出,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现场,所以完全把这个阶段扔给学校,并认为严就是好,这是不全面的。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时,有一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到底选择“最好的学校”还是选择“最适合孩子发展的学校”?如果孩子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原则上不管在哪里就读,都能够承受相关压力。但尽管如此,各位家长一定要回避只抓考试、教学模式单一的所谓“名校”。因为,强强竞争,却未必都强”,还有可能扭曲压抑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过早地产生厌学心理。若孩子的学习属于中等,进入“名校”后,很可能由于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不被关注而成绩落后,导致自卑,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小学基础不扎实、成绩偏低、习惯差,那么家长就要掂量实力,最好进入普通但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这样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在原有的程度上不断进步,全面发展。
郭璞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营养早餐别丢了营养
下一篇: 浮山:下“五大工夫”助推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