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辄拿素质说事

2013-07-26 08:10: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让我们先来温习一首古诗,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浣纱女》,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先不说诗人要表达的潜在思想,单从字面上看,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这绝对是一幅十分迷人的图画。千余年后的今天,游客在西湖里洗个脚,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清凉,咋就成了“大煞风景”了呢?屈子有词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也有人鄙视屈原说他洗脚大煞风景,有失贵族的风范?如同在海滩上光脚而行,在温泉中半裸而出,西湖洗脚”并非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美丽的西湖也不会因之而失色。自古以来,民众就有在天然湖泊中洗脚、游泳的生活习惯,外国人也不例外。而西湖作为上天赐予杭州的天然湖泊,游客在湖中洗脚,只不过是自古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使然,怎么能说是公德心缺失的结果呢?如果无法下定论,不防借鉴一下它山之石。在株洲,株洲湘江风光带设了4个洗脚池,以满足旅客之需;在纽约中央公园草坪,曾有万人练瑜伽,而另一种场景更是不鲜见,即在炎热的夏天,很多城市的景观喷泉中,人们可以自由的戏水冲凉,而这被看成天经地义的事,而不会受到文明的指责。可见,同一种行为却有着不同的文明解读,这或许因为出发点的差异性,使得文明的内涵缺乏包容度与人性化。说是“西湖洗脚”,其实不妨称为“西湖戏水”。
    况且情感之外,西湖戏水”也没什么不妥,人们可在湖中游泳,自然可在湖中戏水。在公共场所不影响他人,未尝不可;鉴于湖水的自我净化能力,这“西湖戏水”也犯不着拿污染说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喜欢和水亲近本来就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发祥地,无一不在水边,除了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以外,对水的喜爱之情也是溢于言表。假如我现在就在西湖边,我想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脱下鞋来洗个脚。假如我水性够好的话,我还想跳到西湖里游个泳,拥抱一下久违了的大自然、久违了的青山绿水。会当击水三千里”、“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主席当年在长江里游泳,是怎样的诗情画意啊!我们到山里游玩,看到很清澈的小溪,也会情不自禁地到水里戏嬉,甚至是打水仗,毕竟人是最喜欢和水亲近的。到溪水、湖水洗脚可以,为何就不能在西湖里洗洗脚?古人咏诵西湖的名篇不少,均表现了对西湖的热爱,而西湖的美景也的确是让游人喜爱,更值得称道的是,西湖却是免费游览的,这也使得游西湖的游客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湖洗脚”何尝不是对西湖表达爱意的方式。
    文/郑轲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