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记者那么大的压力

2013-08-15 20:21: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8日凌晨1时17分,认证资料为《南岛晚报》记者杨琼文的微博用户称:因曝光海南校长开房事件,遭到了当地政府官员的压力和威胁,甚至逼迫其离开海南媒体,在报道之初就料想到这样的结果,昨天终于得到验证。”经记者调查确认,目前杨琼文已经确定将离开《南岛晚报》。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在此事的最初报道中,报社方面一直很支持杨琼文,然而,最终还是感到“压力太大”。(人民网8月9日)

当记者就要说真话,可是说真话的“待遇”就是“被迫离职”。首先报道海南万宁小学女生被校长带去开房一事的记者杨琼文以“报道之初就料想到”的结果反映了记者群体的一个共性话题。

像杨琼文一样因客观报道,针砭时弊,披露地方黑幕而受到有关部门打击报复的记者大有人在。他们大都是因为报道了“负面”新闻,让地方政府蒙了羞,从而把“丢脸”的责任和怒火都怪罪在了“捅娄子”的记者身上。

其实,有关部门也很清楚,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应该客观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但是,当一些假丑恶的新闻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又会怨恨记者“不顾大局,没有责任意识”。因为在某些领导眼中,所谓的“大局”就是自己是否满意,全然没有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

从媒体的定义和职能上讲,媒体是党的喉舌,有行使社会监督的权利,也可以说,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是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监督权作为媒体记者一项重要的职责在很多程度上是加强工作落实、督促工作进展、扭转不正之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

试看,每一次重大焦点事件的披露和追踪背后,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关键是,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不但要正面鼓劲,也要敢于正确面对记者反映的问题,用科学的态度缓解问题,解决问题。

相反,一些地方政府在面对媒体“负面报道”时,不是积极整改,深刻反思,而是把记者置于“故意找茬”的对立面,不是把重点放在解决实质问题上,而是热衷于找记者麻烦,有一种明显的报复心理。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谁知道记者还要背负这么多的无形压力,甚至被迫离岗。那么,是谁给了记者那么大的“压力”呢?

笔者曾听很多媒体人讲,记者是个高危行业,是个弱势群体。“高危”的话很好理解,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往往要身临险境,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把最前沿的信息传播出来。可是关于“弱势”就很难理解了,因为记者职业崇高的使命已经决定他们应该是一个让政府部门高度支持,人民群众积极拥护的群体,为何会“弱势”呢?

如今看来,记者的弱势正是来自于那股强大的压力,来自个别政府部门的偏见与短视。不能正确面对记者监督的政府,又如何能举一反三,真正地去解决问题,杜绝后患呢?

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了各级政府的强大支持,我们的记者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党和政府传达声音,为基层民众反映问题,才能成为政府与百姓间的连心桥和纽带。我们的记者才能远离压力,轻装上阵,脱离弱势,强大起来!(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