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父母还在为如今的孩子们身在福窝、千般呵护却自私冷漠、不知感恩、不懂“规矩”时,当很多家长发愁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教育才好之际,隰县午城镇9岁的冯莉清用真实感人的事迹给很多家长尤其是孩子们上了一课。
冯莉清年仅9岁,却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在家庭接连出现很多变故后,她的亲人不同程度患病致残,面对眼前艰难的生活,她用自己幼稚的小手和脊梁乐观面对。她孝顺父母、关爱亲人,三、四岁时就已经开始学着扫地、洗碗、做饭;当家中着火后,她首先想到的是把妈妈救出来;她品学兼优,立志当一名医生,给看不起病的人免费看病。
一举一动间,在小莉清身上透露出一股温暖却刚强的人生正能量,让人听着动心,看着眼热,想着心暖。其实,小莉清身上那种懂事、坚强、乐观、感恩的东西,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是新时代孩子们最需要的精神养料。
有人说,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家贫出孝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话虽如此,但问题是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成为“孝子”,能够“早当家”而去装“贫”扮“穷”,也不能因为家里富有,生活无忧,便不去想怎么教孩子当“孝子”,能够“早当家”。如何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言传身教,科学指导,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茁壮成长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们一落地就有父母精心为其准备好了一切。当事实证明,因为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很多孩子事与愿违,自我主义、享乐主义、不懂分享,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话题。教育专家也指出,孩子们最大的问题是未经苦难,不知挫折,生于安乐,困与安乐。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小莉清的“感动”归结为“苦难的环境”所造就,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困难的环境只能让人同情,令人怜悯,只有善良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是的,是道德的力量。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乐观向上、知恩图报,这种精神层次的力量才是最有价值的,它超越学识,超越了才智,超越了所谓的金钱事业上的成功。
反观我们当今的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往往把孩子的“特长”“爱好”学习成绩”当成第一位,希望孩子们人人得第一名,人人都独占鳌头,人人都上清华、北大。但是,恰恰缺乏了最关键的关于做人的教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重在言传身教,重在潜移默化,它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生活。也许这才是目前道德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在秋季即将开学之际,我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向冯莉清同学学习。“要以她为榜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爱心、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敬重长辈,刻苦学习、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有道德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这是学生们开学的第一课,也是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们也参与进来,共同来认识冯莉清、学习冯莉清,为我们的孩子备备课,学习好这一课,让孩子们未来的路走得更加稳健从容。(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打击网络谣言更需群防群治
下一篇: 呵护枝头果 全靠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