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但要真正走好群众路线也并非易事,笔者认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必须注重“四少四多”。
一要少些检查,多些调查。检查是促进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时下让基层头疼的是,检查实在太多,层层检查、面面检查,基层干部群众疲于应付。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检查组这里看看,那里转转,只不过是浮光掠影,人走事毕,既没有掌握真情实况,也不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检查,与其有,不如无。我们的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如果少一点检查,多一点调查,情况就不一样了。调查是奔着问题而来,以掌握实情、解决问题为目的。基层要解决问题很多,如多一些调查,把真实情况反映上去,再把解决措施和办法送下来,这样的工作组基层是十分欢迎的。当然,调查不会那么轻松,需要下一番苦功、动一番脑筋,这也是转变作风的关键所在。
二要少些黑脸,多些笑脸。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大权在握后,极易患上“冷漠病”,在思想和行动上把群众当成了公仆,把自己当成了主人。这种人往往对上级点头哈腰,惟命是从,对下级却是冷若冰霜。群众来办事,更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少数干部习惯了绷着脸说官话、套话,高高在上、难以接近,这样的结果自然拉大了干部与群众、机关与基层之间的距离。微笑,本是人际间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面部表情。
但是对于一些普通群众来说,要博得领导的一笑,却颇有难度。有的干部一天到晚拉着脸,打着官腔,以为这样就有威信,对这样的干部,群众不但不愿接触,甚至见了他们绕道走。其实面对群众展开善意的微笑既不会使自己掉价,也不会影响工作的出发点,还能和基层群众增添几分理解,使群众心情更加舒畅。作为群众,面对和蔼可亲的干部也更加愿意讲真心话,掏心里话。
三要少些说服,多些折服。现在仍有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我打你通,我教你听,我说你服”的说话方式,这必然引起群众的反感抵触。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贵在为民折服。折服首先在于尊重。尊重群众,要知道他们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使命感。折服还在于真诚。人与人相处最可贵、最需要的就是真诚。有的干部在机关的时间长了,职务越来越高了,对群众疾苦的感受却慢慢淡化了,对群众的感情也慢慢疏远了。纯洁的感情是领导与群众联系的纽带,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只有我们饱含真感情,从心底里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见到群众有亲切感,对群众的困难有同情感,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责任感,才能取信于民。
四要少些书生气,多些泥土味。目前,各级领导机关的干部队伍中,从家门到大学门,然后直接进机关的“三门干部”比较多,他们不缺乏理论知识,也不缺乏事业心和满腔热情,但就是了解基层实际少,了解群众意愿少,到基层去喜欢摆官架子,即使下到基层,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脚上不沾一点泥土,群众戏称他们是“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因此,年轻干部要少点“书生气”、多点“泥土味”。
脚上不沾土,不是好干部。作为年轻干部,更应深入到群众中间,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走乡间小道,蹲田间地头,对百姓知冷知热。只有真正和百姓打成一片,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话才能说到群众的心坎上,事才能做到群众的所想所盼上,群众才会认可你、接纳你、拥护你。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严水泉)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
下一篇: 树立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选人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