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双文明先进个人”……一张张奖状饱含着成功和艰辛,短短几个月,一个脏、乱、差的村子变成了先进村,垃圾山变成了5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6亩的杨树林改建成了公园。村里主街36个高清监控让村民吃上了定心丸、28个节能环保灯和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全村致富之路……众多包含艰辛的成绩和荣誉是与一位立志图强的领头人息息相关,他就是襄汾县新城镇刘村党支部书记崔春峰,一位公道正派、敢为人先的村干部优秀代表。
挺身担当承大任 创优环境暖人心
出生在普通农家的崔春峰当过兵、纺纱厂就过业、种过大棚菜,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1998年,他任村党支部委员,2002年任党支部副书记。2014年,崔春峰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方方面面的工作千头万绪,他时时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难以言状的痛楚。
“晴天一身土,雨天路泥泞”是多少年刘村村民行路难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进村的路口,经常是脏水横流、满地烂泥,村民们备受了绕路奔波之苦。于是,他和村两委一班人接连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经过大家民主协商,确定了上级补助和村里自筹两结合的资金解决方案。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村民家中,磨破了嘴皮、跑细了双腿,忍受了一些人不理解的嘲讽,一次次的失败与努力,使他体会到成就一番事业的艰难,但他不甘心、不服气,依然执著无悔。
近年来,在崔春峰带领下,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建设美丽乡村的活动中。对通村公路和全村所有街巷进行了全部硬化并配有下水管道;天然气入户工程也惠及全村300余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兴建村西广场,拥有篮球场、休闲亭、各类健身器材等娱乐设施,尤其是镌刻着“中国梦”的假山喷泉池,更让人觉得风景这边独好。
短短几个月时间,条条油路和水泥路笔直宽敞地横亘在村里村外,两旁花草争妍斗奇、竞相绽放。村中心有独具特色的新舞台以及满眼草地和阡陌交通的文体广场。同时,农家书屋、锣鼓队、健身俱乐部也应运而生。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都要组织村民进行文艺演出。现在,一进村里,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气味就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的老人、扭着秧歌跳着健美操的村民,与蟋蟀嬉戏同蝴蝶共舞的孩童。
兴办实体谋发展 沧桑巨变绽新颜
情系百姓,件件实事利在当代,关乎民生,条条措施惠及千秋。如何带领壮大农村经济,促进村民持续增产增收是摆在崔春峰和其他村干部面前的难题。
全村1600余口人主要以种地为生,一些年轻的村民纷纷远赴外地打工,崔春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认识到,只有筑巢留凤,才能使村民不受颠沛流离之苦。在崔春峰积极引导下,村里成立了3个大型养殖合作社,同时,吸引村民进星源集团、光大焦化等企业上班。崔春峰带领村民从师学艺,考察论证,白天在农户调查养殖情况摸清底数,晚上伏案苦读,多方为农户融通资金,依托远程教育,为养殖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目前,各类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30%以上,实现了猪满圈、羊满舍,基地连片。
勤于履职求实效 倾心奉献润民心
春风绿原野,暖雨浇芳菲。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崔春峰始终生活奔走在群众之间,一直把为民代言、回报社会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他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团结带领村两委严格财务、政务公开制度,加大资金使用透明度,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充分发挥民调作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他乐善好施,时常帮助乡邻。大家遇到难题,都愿意让他出主意、想办法。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由于村级财力薄弱,崔春峰率先解囊,将家里准备装空调的资金先行垫付,购置苗木,绿化广场3500平方米。逢年过节,他带着村干部,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过节食品,对残疾人多次上门照顾,及时提供救助,对老党员、老干部嘘寒问暖、问计问策……他时刻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谁有困难、谁有思想包袱、谁身体欠佳,他心里总有一本明细账。村民们一提起他们的书记,纷纷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如数家珍。
奉献在乡村,希望在田野升起。崔春峰志存高远为家乡、鞠躬尽瘁图发展。他没有陶醉在赞许的光环里,而是将此当做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动力,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坚强毅力,谱写着一曲曲奉献家乡、回报乡亲的创业者之歌。(尉振龙 侯录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