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东方早报》报道了一篇收藏大家马未都写的文章《中国人作伪技巧》。文章介绍,浙江舟山一位叫钱培琛的奇人,本科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学了8年画,却没人赏识,只得沦落美国街头卖画。忽一日,被一艺术经纪大佬看中,把他弄回屋中作画。大佬让他极尽所能摹仿著名大画家的画作。
该画家在此后的15年时间里,先后摹仿世界各地大师作品60余件,大佬做局通过画廊卖出大部分,共获得8000万美元巨款。此事最终惊动美国联邦调查局,也上了美国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这宗轰动美国的诈骗案近日在纽约开庭。让美国人愤怒不解的是,这些画作许多都已在美国的博物馆和大使馆公开展出,令他们蒙羞。
说起古玩行当的仿古和作伪,中国古来有之。历史上有两次由国家层面的文物仿古,一是宋代,二是清代。宋代大量仿制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清乾隆年间几乎对中国传统的古玩是无物不仿,许多仿品至今仍令专家和收藏者头疼不已。
古玩行业,仿古与制伪最厉害的是书画、玉器和瓷器,从宋之后,各朝代都有仿制。有些高仿品至今仍在世界各博物馆中当真作展览。
古玩收藏发展到今天,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下,制假者大展才情、各怀绝技,几乎渗透到古玩的各个行当。放眼如今各地的古玩市场,那摆在摊前的十有八九都是新仿的工艺品。
星期天的一个上午,笔者在我市的一处古玩市场看到,新摘的野生文玩核桃刚上市,一些摊贩把未脱青皮的核桃与脱了青皮的核桃夹杂,一起卖,那脱了皮的核桃皆是“狮子头”、鸡心”等名品核桃,一般市价在数百甚至千元一对,而摊主仅开价50元一对,讨价还价40元就能拿走,许多人禁不住诱惑,纷纷掏钱购买。笔者与一开店的拿了一对,在窗户的亮光处观察,发现这对核桃大小、颜色都与真核桃无异,甚至连“肚脐”都有,只是觉得略微沉重,细一看,这对核桃连细小的纹路都一模一样,世界上哪有一模一样的核桃,绝对假的。后来咨询古玩高人得知,如今做假的文玩核桃都是用核桃粉压制的,形状、颜色、纹路与真核桃无异,不是内行、不细分辨,还真是容易走眼上当。一个普通的山核桃都如此难辨,难怪人们说收藏市场水太深。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的丰富,收藏古玩的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约有古玩爱好者七八千万,有人说,已经超过了一亿,这些人中良莠不齐,高低不一,收藏的品种各异,许多人由于痴迷其中,不惜倾家荡产,飞蛾扑火。而我国古玩界又有不成文的行规,古玩交易只说新旧,不论真假,全凭眼力,许多吃亏上当者连打官司的权利都没有。
如今,上当受骗的美国人根本不知道中国画家的绝技,他们也难以相信,一个半路出家的画家怎么就能同时摹仿若干大师的画作,他们若是知道中国古玩业的现状和行规,心中可能会释然一些。(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读书无用”谁让知识蒙羞
下一篇: 富豪美女相亲 各怀鬼胎之下能觅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