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豪”变化看世情民风

2014-09-02 22:15: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3版。这是国内首部全面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中型语文词典。

第3版在修订过程中,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一些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也被增补到了新版中来。例如,“土豪”原本指“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此前仅收录了这个义项。然而,随着网络新义的流行,第3版在修订过程中也补充了新的义项,即“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再如,人们以前使用“理财”这个词,一般笼统地指“管理财务”。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也更倾向于使用这个词来“特指为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对财产进行经营”。而“剩男”“剩女”“屌丝”“白富美”“喜大普奔”等词汇未被收入,反映了编者的好恶观。

在中国,资本与权力结盟已是常态。土豪,在历朝历代皆以不同形式而出现,其主要表现方式为暴富之后,心灵失去控制,言行举止失去规范,从而大肆比富、斗富、炫富。

中国历史上的土豪斗富,莫过于西晋时期的官僚贵族石崇与王恺了,这二人对百姓生活巧取豪夺,争富斗富,一个以蜡当柴劈,做锦步幢50里,一个用饴糖水洗锅,用铁如意随意打碎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石崇、王恺两个“土豪”斗富的背后反映了整个西晋社会的穷奢极欲和腐败不堪,不久,西晋便在天下大乱中灭亡。

“土豪”发展到近现代,专指解放战争时期各地区凭借钱财势力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大地主、土皇帝。中国人所熟知的土改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正与此相关。

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借国家政策和资源一夜暴富,这些新贵阶层面对巨额财富,购大哥大、豪车、豪宅、高档奢华化妆品、高档皮包,一顿饭花去数百上千甚至上万元,手上、脖子上戴着数额不等的金戒指、金项链,他们唯恐别人不知其富贵,公共场合打电话大声炫耀,餐厅点菜一餐千金,嫁个女儿一掷数千万元,大有咱有钱,买凉粉吃一碗倒一碗,买豪车开一辆用牛拉一辆的心理派头。

这些年,我们的社会对“土豪”又出现了羡慕嫉妒恨,2013年9月9日,微博上有人发起“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其社会意义与之前人人争当“屌丝”为荣一个心态,公众在自嘲和嘲他的同时,完成了对生活和现实的全新解释。

2013年11月,一条“土豪”大妈背着旅行袋装金条买宾利豪车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见过用黄金买房的,没见过驮一包黄金来买车的,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大妈吗?”因为抢购黄金,“中国大妈”成为暴富之后中国新一代“土豪”的代名词,让美国的华尔街大鳄弄得不辨东西。

土豪的出现、变化与流行,反映了社会的世俗民情民风,从外媒看中国土豪,已经成为钱多人傻的代名词。人们也常常调侃大款、大明星的聚会为“土豪会”,并附诗自嘲“赤日炎炎似火烧,我为土豪把扇摇”,“路见不平一声吼,抱住土豪不放手。”

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土豪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爱也罢,恨也罢,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理解土豪,迎合土豪,让土豪更多为社会贡献正能量,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土豪交朋友,跨国公司懂得这一点,一般百姓也懂得这一点,谁人甘心在“屌丝族”中永无出头之日? (来祥生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