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日前,中纪委官网头条,发布了该网对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专访。冯骥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剖析了“反四风”与社会风气、反腐败的关系。
“这些年,我们把月饼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了,把我们的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实际上把我们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同时把一些功利主义的庸俗的东西偷换到月饼里面去了,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别小看这小小一块变味的月饼,我们失去的是整个中秋。”冯骥才说,官场风气清,社会风气才会正,反腐败最重要的是树立正气,树立一个国家民族的正气、党的正气”。
中秋节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古人利用节日,或庆祝丰收,或缅怀先祖,或合家团圆,或走亲访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在这节日的记忆中被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中秋节是祭拜月神的节日,中国在原始社会就有祭拜天地日月、山川河湖的习俗,在科学不发达的当时,远古先人们认为,天地间的山川河流给了我们生存的食物,太阳、月亮给了我们生命的阳光和雨露。在神话传说中,月宫中有山有河有桂树,有小白兔,还有神仙吴刚,嫦娥正是偷吃了后羿从玉帝那里奖赏的不老仙丹,才缥缥缈缈飞升至月宫,与白兔、吴刚常年厮守。
中秋节,古时也叫“端正节”、团圆节,祭月拜月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人对美好月圆的向往憧憬与迷恋,更反映了古人不断探索宇宙空间的浪漫情怀。汉魏后,出现了众多的吟赏月亮的诗赋,唐以后,已经盛行中秋赏月的民俗活动。
月饼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在北宋年间,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饴和酥”的诗句流传。中秋食月饼,寄托着百姓对团团圆圆、福寿康宁、纳祥祈福、消灾避难的渴求与期盼。
但不知何时,我们的中秋节,内涵被偷偷置换了,由充满浪漫情怀的节日变成了送礼的节日,而且传统的月饼也被各种各样的豪华包装所裹胁,送礼的实物月饼化身月饼券,藏进礼品册、网购,甚至出现了黄金、白银制作的月饼,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奢华,功利性的东西早把朴素美好的诗意情怀给冲淡变味。表面看来,月饼做的挺漂亮,可“隐身”变味的月饼,让我们丢失了传统的精神和内涵,这些年来,不正之风、奢靡之风,毁坏了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
我们常说,上行下效,上有所好,百姓随焉。中秋节的奢靡与官场风气分不开,官员之间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推崇权贵,无疑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官场的风光又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官场风气不清,奢靡之风盛行,社会风气就不会正。
十八大之后,中央从“反四风”到反腐,形成了高压态势。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正在坚定地把反腐向纵深推进,整治“月饼腐败”、反四风”的决心很大,但受惯性使然,流弊清除并非一夕之功,根除“四风”弊病,仍需持续发力。今年我们看到卖豪华月饼的少了,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少了。一个风清气正、温馨和谐的“中秋节”正在悄悄到来!
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