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也是一种力量

2013-10-12 11:06: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铲起、倾倒,再铲起、倾倒……挖掘机在坍塌的黄土坡上不曾停歇,其每小时作业面下降不足一米,而它身下垂直数十米的位置,掩埋着一群没有来得及逃出去的乡邻。

若不是9月22日晚,一位吉县村民因房屋大面积透雨而打来求助电话,我怕是要将多年前参加过一次抗灾救援报道忘却了,连同部队官兵日夜救援、爱心人士义务募捐、父老乡亲同舟共济等一幕幕感人的场面。

往事经历的浮现,让我在交谈中尽可能问得详细、说得详细,尽管我所能提供的只是我认为毫无实质性意义的帮助,但电话另一端传来的言语仍充满感激之情,这让我多日来难以释怀。

一直以来,国家是公民安全的庇护所,政府是人道灾难的主导性救助力量”这一概念已经根植在民众脑海中。事实也是如此,在历次抗震救灾中,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的救援行为总是走在了最前端。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对于一些零星的、小范围的、个体的自然灾难也会力有不逮的情况发生。此时,作为国之民众,我们理应主动担当,去看到、去发现、去关注,而不是置身事外无动于衷。也许有人会认为,面对需要帮助的群体,自己能力有限,即便是想帮助,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虽然没有足够的理由完全反驳,但总感觉这一观点略显牵强。

难道说在所经历的苦痛和灾难中,刺痛我们的、考验我们的、感动我们的,仅是捐款数额的多少、志愿群体的寡众、投入力量的大小、公众爱心的强弱?不对吧!谁来解释一下感动中国人物报道中,直播主持为何潸然泪下?谁来解释一下汶川大地震后,数百次民间团体自发祈福为何持续至今?谁来解释一下板凳妈妈许月华,没有双腿如何能照顾138个孩子?谁来解释一下献血模范郭明义,20年来如何能献血6万毫升……谁又来解释一下,听着或看到这些真实的故事,是什么温暖又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无能为力的时候,关注也是一种力量”,用通俗的语言讲:当人关注一件事物时,就会迫切地希望认识、了解或者反思、总结它,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看客”到“参与者”的心态转变。

正是如此,我们在感动中升华,我们在关注中成长,我们为“中国梦”奋力拼搏。

当然,就此来简单的断言“关注”的重要,称其有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文明进步,却也是未免乐观,但这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国民意识进步,而这些都可以在近年来的网络舆情氛围中看出端倪——关注是一种力量,微小也在坚强成长,虽然这个过程曲折漫长,但也充满着希望。哪怕是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也可以让人挂牵至今。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