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岂能一烧了之

2013-10-21 08:13: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日,笔者和朋友驾车从临汾市区到壶口景区游玩,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可是速度却不高,原因是有“烟雾”,能见度低。本应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怎么会有烟雾?原来是公路两侧的农田有焚烧秸秆的现象,高峰时浓烟弥漫……

现在正值“三秋”生产的大忙时节,为了赶着耕地、种冬麦,很多农民对秸秆采取了一烧了之的方法。我们也知道烧掉不好,对空气不好,可节气不等人啊……”一位农民说,“以前秸秆还能喂牲口、烧火做饭,可现在用不着它了,没地方处理,烧掉最省事。”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的生活燃料和牲畜饲料的秸秆已经俨然成为“废物”,一烧了之看似“省力省时”,殊不知秸秆燃烧的危害极大。首先是对空气的污染,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焚烧秸秆,会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被人体吸入或接触后将会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中老年和儿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影响最大;其次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特别是机场飞机的起降和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行驶。燃烧秸秆会导致机场航班不能正常起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焚烧秸秆浪费生物资源、污染了土壤,并易造成火灾。秸秆焚烧后会造成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的丢失,还破坏了土壤平衡。现在正值秋干气躁,如果控制不好,火势很容易蔓延开来,造成火灾。

可见焚烧秸秆是百害而无一利。如何杜绝焚烧秸秆的行为呢?笔者认为必须堵疏并举。

堵,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知道秸秆焚烧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形成新的火灾隐患。其次要出台奖励措施,对进行秸秆还田、清运、深松耕地的农户进行奖励。各地交通、环保和消防等执法部门应加强上路和下田执法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张贴和发放到农村基层干部人手一份,发现违规焚烧秸秆者,给予经济惩罚。加强农村各级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建设,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疏,就是想办法给秸秆安排合理的去处。在我国有的地方形成了秸秆喂牛、牛粪加秸秆养蚯蚓、废渣再当肥料上地的循环农业模式;还有用秸秆种植蘑菇;还可以用秸秆制沼气、造纸……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秸秆沼气、秸秆栽培食用菌等,并积极向农民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对大马力拖拉机、大中型秸秆还田机、与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等农机购置进行补贴,鼓励秸秆还田。

为了我们美好、绿色的明天,大家一起努力吧!(素锋)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