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章瘦身简政放权

2014-09-15 20:31: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天津考察调研。在总理的见证下,109枚公章被永久封存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里,成为历史。
    总理说:这章做得多结实啊!不知束缚了多少人。”他感叹,为了盖这些章,老百姓不知道要跑多少腿,甚至可能还要做很多别的工作,花费很多灰色费用。(9月13日《新京报》)随手百度一下,公章旅行”公章长征”等关键词,一幅幅漫画令人心气难平。
    这些年,一枚公章难倒英雄汉,多少创业点子出得了家门过不了衙门,赢得了市场却栽在了官场。某地曾有两家产业园争抢企业来落户,一家领导下了死命令,结果24小时办结所有手续。很多时候,不是不能办,而是不愿办—— —公章的橡皮里边,有油水、能养人,谁用谁知道”。
    每一枚被封存的公章都代表着一种审批权力,这些公章被封存意味着相关权力被取消或者下放。虽然各地政府都围绕公章做减法,但坦率地说,很多地方改革的力度远远不及滨海新区,原因就在于,滨海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为一局一章。也就是说,过去18个部门大概掌握着216枚公章,如今是一枚公章管审批——用一枚审批专用章取代了原来的109枚审批公章。其他地方虽然减少了公章数量,但还没有到一枚公章管审批这个程度——从这个角度而言,总理见证封存公章,或许说明一枚公章管审批这一做法具有推广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然而,不少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
    同时,不同部门的职责存在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顽疾。一枚枚公章、一张张审批单,如同拦阻市场活力充分迸发的一道道门槛。被老百姓称为“印把子”的公章,有时候成为一些政府人员进行权力寻租的利器,甚至“挟章要价”,滋生各种腐败行为。天津滨海新区此次封存109枚公章,也是断绝了“寻租者”的空间,为建设开放、公正、法治的市场环境提供了重要先决条件。
    众所周知,新一届中央政府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李克强总理曾表示,本届政府下决心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据悉,一年多来国务院已经取消和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诺言。所以,总理见证封存公章,既表明中央要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也表明滨海新区以实际行动转变政府职能。但更要看到,封存109枚公章并不是终点。一方面,存量需要改革,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能有空间;另一方面,伴随着新权力的产生、新部门的成立,政府简政放权仍然任重道远。各地政府应当让公权力顺利回归本位,让市场最大限度地迸发活力,将那些附着在无用审批程序上的“印把子”永远封存。 文/郑轲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