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人间正道

2013-10-30 09:07: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68岁的老人吴恒忠一路小跑,赶到三公里外的陈文家,原来,他刚刚卖粮赚了5000块钱,跑这么远的山路,是为了按时还上儿子生前欠下陈文的账。10年前,老人的儿子吴军因为一场车祸去世,还留下了生前跑运输欠下的19万元债务,很多债主看到老人无依无靠的孤苦生活,都表示不需要老人还了,可为了让儿子走得安心,从未种过庄稼地以帮人维修机械为生的吴恒忠,硬是包下了村里的52亩荒地,从此每天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整整10年,如今他已替儿子还上了16万元的欠款,他说剩下的3万元等秋后收获了卖了钱,就会还清了。

这是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上诚实守信模范吴恒忠老人的感人事迹。中国自古有人死债清的说法,在现如今的社会里,有多少人会“傻”到像吴恒忠老人一样非得去还躲一躲就可以不还的账?表面看起来有点傻,其实,傻得可爱,傻得成了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说到这,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前几年借钱给他一个熟识的人做生意,后来我的这个朋友不幸出了车祸,坐在了轮椅上,几年都不出一次家门,如今家里经济困难,想把钱要回来,可债主似乎抓住了他行动不便这一点,总是推说无钱还账,后来竟把他全家的电话都拉入了“黑名单”,大概是想:你既打不通我电话,更是不能和别人一样跟着我要账,能奈我何?这种行为真是让人切齿。我们先不说别的,真不知和他做生意的人,如果看清了他的本性后,谁还愿意、谁还敢放心和他做生意呢?再看看这个60多岁的老人,在悲痛欲绝中安葬了儿子后,就立即把所有的债主都叫来,把账目一笔一笔算清,表示自己一定会偿还。如果碰到这样的两种人,我们愿意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呢?我想所有人都会做出同一个选择。有些人,贪的是钱,丢的却是良知,自以为占了便宜沾沾自喜,却不知早已丢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信,丢了为人的本。

在这场授奖仪式上,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诚实守信模范是刘洪安,人称“良心油条哥”。他坚持用一级色拉油炸油条,每天换新油,说到做到,让人放心。事情虽小,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一种安全和温暖,如果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何愁风气不正?我想,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良心油条哥”,就算我们每天去他的店铺比别的店铺要走更远的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也一定会到他的店里去买油条,因为放心,因为这样的诚信之人值得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去支持。

在我生活的吉县,因为诚实守信而得到大家尊敬,从而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人有很多,果农王建忠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去年,吉县柏东村苹果喜获丰收,王建忠的果园也不例外,他早早就以一斤2.9元的价钱将苹果全部预订了出去。但因为苹果供不应求,为了多订苹果,不少客商主动找到他,要以3.2元的高价订购他的苹果,让他把已订的货主给推脱掉。一斤高出0.3元,那4.5万斤就是多少钱啊,他爱人有些心动,非要他把先前的订金给退了。但王建忠,这位朴实的农民汉子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他果断地说:“咱不能那么做。”不仅如此,他还耐心地教导其他果农,为他们权衡利弊,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不要当“近视眼”,只顾眼前利益,要算“长远账”,迎来“回头客”,要以良好的形象赢得果商的口碑。王建忠带头讲诚信,不仅自己尝到了甜头,也让同村的果农一起尝到了甜头。今年,不少果农果园里的苹果还未成熟,就有30%以上被“回头客”提前订购了。这位质朴、踏实苦干的农村汉子,被大家评为“诚信果农”,也被评为吉县的诚实守信道德楷模。

上面的这些诚信故事,这些诚实守信模范们的所作所为,也许在某些人的眼里会被看成是“傻”,可正是在这一次次充满诱惑的关键时刻的“傻”,才真正凸显出了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展示出了一个人生命的底色。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傻”,我们的社会,就是要让这种“傻人”永远有“傻福”,让秉持良知、践行承诺、履约守信成为每个人永恒的第一选择。

诚实守信,人间正道!

 

通讯员 葛丽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