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意外”丢了谁的脸

2013-10-30 10:08: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座有400年历史并对当地交通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县级文物八仙板桥,两个月前因广西马山县周鹿镇政府清理河道时被拆掉了。消息在网上传开后,立即引起关注。对此,周鹿镇党委书记解释,古桥被拆系意外,且在拆除古桥时,镇政府不知该古桥是文物。目前,该镇因损毁文物已被作出相应处罚。(28日《南国早报》)

据了解,这座古桥始建于明初,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至今有400多年历史了。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其旁边建有一座新桥后,已经很少有人走了。但是,正如很多村民所言,在村民眼里,它是历史的见证,不知道为什么要拆掉它。

是啊,好端端的一座古桥,为什么要拆掉呢?当地镇党委书记的一番话才真真让人“纯属意外”。面对记者采访,周鹿镇党委书记李向民解释,他们不是故意拆的。而是见古桥下堆积有大量垃圾,堵塞了河道,遂请人用钩机去清理,孰料钩机太重,石桥承受不了而垮塌,他们才将其拆除的。直至有人提醒后,他们才知该桥是文物。

此番回复似乎已经解释清楚了古桥拆除的直接原因,但是该负责人的“不知情”却让人不可理解。镇党委书记算是当地的父母官了,勤政爱民的首要条件便是要对为任一方的风土人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此古桥已经存在了400多年,该县《县志》也早有记载,这镇党委书记怎么能不知道呢?

如果说,该书记是真不知道,那只能说明他没有真正深入基层,作风不踏实,工作有漏洞,竟然连本辖区内的重点文物资源都不清楚;如果说,该书记是借“意外”不知”为自己辩解,那说明他本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太差,理应对此事件负责。当地文化稽查大队相关人士介绍,这座桥原建有保护碑文,后因故丢失,镇政府称不知此事的理由不充分。

其实,在广西古桥惨遭拆除的背后,反映出很多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文物保护观念落后,有些举动甚至违法了《文物法》。文物古建是一个地方活的历史,是文化的象征,在传承地方文化、繁荣地方经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些官员只把眼光放在当前,或者对文物视而不见,或者为了经济利益不惜向文物下“毒手”,这样事情在全国屡见不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都需要文化提供动力源泉。

文物资源不能再生,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各级官员要转变观念,模范带头。我们希望“纯属意外”的悲剧别再发生,否则人民不答应,老祖宗们不乐意,法律也将严惩。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