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友人闲聊。他说,自从孩子暑假从北京的“国学班”学习回来,一下变得懂事了,学会了关心家人,学会了礼让同学……
友人的话让我想起了近年来愈来愈热的国学教育。许是源于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侵蚀的担忧,在我们周围,已有许多家长开始有意地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教育,他们认为国学教育才是最初的“教育本质”,它教会的是让孩子们如何“做人”,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有数据显示,自2004年始,我国各地涌现出的各类以国学为主的私塾或学堂就有3000家之多。试想,如果3000学堂同读《弟子规》《三字经》……那可谓诵经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今年,备受关注的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大推手。方案中,高校招生将逐步打破“唯分数论”等模式,取消文理分科、降低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将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围。对此,业内人士坦言,这一举措对推动国学教育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国学,是以经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既包括修身治国、修己安人的经学传统,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传统,也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智慧,诗词歌赋的文艺熏陶。学习国学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对提升个人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由于在教育系统中,经典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国学刚刚热起来,就有鱼龙混杂者滥竽充数,最近频繁报道的各种国学培训怪现象,像某些国学夏令营虐待儿童,女德学堂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观念为学员洗脑,都打着国学幌子歪曲国学,令人忧虑。
面对国学传播的乱象,最为迫切的就是在正规教育系统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经典教育的力度。其实,早在2012年9月,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就已正式发行,只是在各城市推行程度不一。而今年3月,教育部又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国学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其中,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是三大教育重点。
忠诚的爱国情怀、温暖的社会家庭、和谐的人际交往,让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时时弥漫我们周围,那么,人们必会以知古懂礼为荣,竞相逐之,全社会的文明道德水准将会大为提升。晓琳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别让[官赖]成为诚信建设绊脚石
下一篇: 旅游不文明何日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