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的是商品,消费的是“寂寞”

2014-10-27 08:31: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前些天,笔者在《小郭跑腿》栏目中看到这样一期内容:一位退休老人疯狂迷上了电视购物,购买的药品、保健品、衣服、食用油、玩具等商品五花八门,把客厅、卧室堆放得好似一个仓库。女儿无法忍受,便求助于媒体。在与记者和调解人交流中,老人说:我有退休工资,又不花别人的钱。”老人非但不花儿女的钱,还经常为儿女甚至孙子“操心”购物。调解人翻看老人购买的东西,发现一些药品、食品已“过期”,还有的根本就“无用”。于是,调解人开始从中“斡旋”,一面劝女儿对老人不能一味地责备,要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一面又劝老人要理解儿女的心情,虽然有退休工资,也应科学使用、合理开销,总之“各打五十大板”。节目在絮絮叨叨中结束了,却让人陷入了沉思。

无独有偶,笔者的一位亲戚也有类似的“痴迷”行为。

她曾是一位小学教师,退休十多年。一次聊天中得知,她每天去小区附近一家健身器材店“体验”,后来,悄悄花了4800元购买了一台保健仪器,此举遭到全家人的指责,大家都说她被“忽悠”了,令她十分苦闷。与老人的交谈中,笔者发现老人很少说仪器的功能有多神奇,更多提及的却是工作人员“清一色大学生,长相都很好,嘴甜,有礼貌,还有几个老姐妹每天相跟着一起去体验,可开心了。”看着老人眉飞色舞地讲述,笔者不知道,她的腿脚病多大程度上是“仪器”带来的效果,但是真切地感受到她是快乐的!相信,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曾触动过很多人,幽默欢笑中却透着一股心酸。一位农村老人进城后的孤独和寂寞,不正是中国千百万老人精神“空巢”的缩影吗?老人痴迷电视购物甚至心甘情愿上当,这是事情的真相吗?老人的“心结”在哪里?笔者认为,老人们购买的是商品,消费的却是“寂寞”。

美国一位医学专家对老年人进行长达14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独隐居者死亡的可能性是爱交往人的两倍,癌症发病率也是正常人的两倍。因此,怎么抚慰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独,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也就是说,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面对庞大的老人群体,我们该如何关注他们、关爱他们?许多子女或许都有这样的感慨:原本通情达理的父母,退了休后,怎么就和变了个人似的,执拗、偏激甚至无理取闹,与他们相处变得十分困难。笔者认为,难以相处恐怕是“没把准脉”。老人退休后,社交少了,娱乐少了,精神上没了寄托,什么能让他们快乐,他们自然就把心安放了那里。因此,出现“爹”迷上电视购物,妈”恋上保健器械就不足为怪。如果没有精神上抚慰,这些爹妈们还不知会迷上什么呢!笔者在这里也呼吁,关爱老人,应更多地走入他们的心灵。(陈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