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只要一提到自家叛逆的孩子,就感到头疼不已。可是,最近笔者在一所学校举行的专家讲座中,却听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叛逆原来是好事。
专家讲,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
据专家介绍,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叛逆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叛逆既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又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看来,家长在孩子叛逆期时如何与之相处是一篇大文章。家长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成人感需要,他们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样对父母、老师事事听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对家长、老师的要求产生叛逆情绪;要了解孩子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导致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对家长不当的要求和表现开始反抗;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导致的自我探索,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父母、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要了解孩子脑发育不平衡导致的情绪多变、敏感,往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非常丰富、细腻、敏感,跟家长意见不合时,很容易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要了解孩子与师长关系疏离而与同伴更亲密的特点,孩子与父母关系出现疏离,同伴逐渐成为孩子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 笔者家里也有叛逆期的孩子,面对他性格阴晴不定、情绪多变、自我意识极强,常感到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讲座后,笔者明白了两点道理:不能对孩子硬碰硬;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做到心中有数,真诚地对待孩子、接纳孩子,一点点地等待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
都说孩子难教育,听了专家的课,我觉得,关键还是家长的教育知识太缺乏了。其实,对于教育孩子的种种难题,书籍和专家论述里都有答案,家长要多学习、多感悟,自己做个合格家长,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郭璞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谁该为“英雄”的堕落承担责任
下一篇: 环卫工签下“生死状”荒唐事件确实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