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的一名小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结果不仅错过了试卷讲解,也遭到了教师的一巴掌和辱骂。事后,当事教师向全班及家长公开道歉,但家长表示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希望教师行业能够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情况。(11月11日《南国都市报》)
据家长羊先生介绍,他的孩子小羊就读于三亚市河东中心学校,平时成绩一般。10日上午事发时,小羊正在上英语课。“课堂上有些走神,不太听话,被任课教师搧了耳光。打耳光已经算是有些出格了,但没想到这位教师之后说出的一番话,彻底让事情变了味。”羊先生说,孩子告诉他,教师随后说出一些带有辱骂、威胁的话。“那句话是如果你们再不听话,我把你们打死后叫你家长来收尸!”羊先生表示。
重不得,轻不得,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管了,这是一个共识。教师本着科教育人的宗旨,想让每一名学生能够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但又不能强制或者体罚,更不能放之任之,的确是个难题。
笔者也一直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那些偶尔出现的象征性的“体罚”如:轻拍、揉捏等方式完全是出于教师的敬业态度,而很多家长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笔者也坚持认为,体罚应属于教学方式的范畴,但如果涉及对学生的辱骂、威胁等性质就变了,那种缺乏爱的教育方式是师德缺失的典型表现。
正如发生在三亚的这件事情,家长对老师的掌掴都能接受,但无法忍受老师的恶语相加,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内心的阴影。那么“恶毒”的话能从一名教师口中说出来,足以证明该教师在基本的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缺陷,也许这也是家长不能接受教师道歉的原因所在。
师德缺位的教师不但影响了教师行业的形象,也必将影响孩子们的正常成长。人们心中的好教师,不乏教学能手、学术权威,但更多的是那些慈祥可亲、授人以知的普通教师们。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人,是教人如何做人。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去
下一篇: 让学生找到【主人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