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为啥还是这么难?

2015-01-15 09:34: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1月12日中午,货车驾驶员杨小兵向包工头讨要工钱时,被一群人持械殴打,并用皮卡车碾压。事件导致杨小兵全身多处骨折,正在医院接受救治。目前,四川安岳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杨小兵的姐夫告诉记者:“杨小兵和我们已经为包工头干了7个多月了,昨天我们四个人一起去要工钱,我们讨要多次,总共欠我们11万多元。”(13日《四川新闻网》)

每到年关,全国各地总有大量的讨薪事件发生。虽然有关部门不断下发文件,出台规定,但还是有各类因讨薪难而引发的冲突甚至是悲剧,备受社会关注。

让人纳闷的是,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关于支付农民工工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可谓不少,每到年底也总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成立的联合执法检查组,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那为什么还屡屡发生讨薪难的现象呢?

其实,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发生的讨薪难现象仍然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而针对此行业的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措施也已经比较完备,各地正在实行的工资保证金制度便是有力举措。

措施很得力,制度很健全,关键还是要落实。在很多工程项目上,中标方的建筑公司严格按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了手续,但在具体实施上却层层转包。往往是建筑公司早已经支付了工资,可是一层层周转下来,到了农民工这里就有了“风险”,很多拖欠就是这样来的。所以,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主管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严禁工程转包,从根本上消除拖欠工资的发生。同时,农民工也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必须签订用工合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处力度。尤其是针对一些可管可不管的案件,要勇于担当,要有责任意识,耐心解答、积极协调,而不是推诿。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农民工的情绪,使问题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从而避免因讨薪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及群体性事件。(梁新红)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