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过好每一个中国年

 

2015-02-17 08:36: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过年,是中国人独有的且最看重的一个传统节日,那是一种传承于百姓内心深处,承载着几千年厚重文化底蕴的味道,我们称之为年味儿。

年味儿,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孩子们买新衣、放鞭炮、要压岁钱的兴奋无比的终极期盼,是家人在一起忙忙碌碌、其乐融融准备的年夜饭,是走马观花赶大集购年货的忙忙碌碌,是逛庙会、舞花灯的民俗气氛,是外出务工者大包小包返乡拥挤不堪的春运,是家家户户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的欢腾劲儿。

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居住方式变了,大家逐渐遗忘了过年最基本的诉求,而仅仅是为了形式过年,过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形式是应该围绕着内容、围绕着大家心底的愿望来的。

有人问年味儿哪里去了,其实是我们太匆忙了,对生活的理解太狭窄了,过年绝不只有吃喝玩乐。临近岁末,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的年味儿,可大家感觉如今对过年的期盼、热情似乎不如过去。究其原因,可能因为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再也不需盼着过年大餐一顿;过年,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或一种寄托而已。过去的登门拜年,虽然改成了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但传递的还是核心元素,即那份沉甸甸的祝福和牵挂。是的,年味儿未淡,那道中华民族的习俗风景还在。只要我们还在春节时惦记着回家,牵挂着家里的亲人,还在吃饺子和放鞭炮,还在给孩子压岁钱,这年味儿就还在。那拥挤的、绝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运”不就是年味儿吗?赶大集队伍的川流不息,超市前的人头攒动,无法停靠的购物私家车,不都是年味儿吗?新的内容给过年带来了新的内容。不论显示中国人开始自由流动的特色“春运”,还是微信、短信、电话拜年,还是电子或数字取代了蜡烛或鞠躬这样的传统,形式变了,但过年的含义始终没有改变。“年味儿”永远是中华民族不能消失的味道。

无论历史怎样变迁、时代如何进步,我们仍需踏踏实实地过好年,这不仅是义务,更是责任,因为过好年不仅是在传承着中华文明,同样也传承着我们的幸福。   景文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