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街道,茂盛的绿植,美观丰富的墙体文化,记者驱车行驶在二中路上感到神清气爽。如果下车行走在路东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很快就会看到与这条街道格格不入的景象:路边的下水道井口周围和篦盖上,各类餐厨垃圾清晰可见,由于长期倾倒汤类垃圾,井盖周围的柏油路面被浸泡损毁,途经此处,异味扑鼻。
附近有小饭店的地方,这样的景象每个下水道口都存在。这是记者日前在二中路中段看到的一幕。
家住日出东方的李先生说,门口这几家小饭店生意很红火,汤类垃圾大都往路边的下水道口倒,你倒他也倒,篦盖周围都浸泡出了小坑,里面什么时候都残存着汤水,篦盖上都是油油的,很恶心,每次路过,都让人很不舒服,尤其是夏天,酸臭味能散发很远,这种事怎么就没人管呢?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类似的现象在市区多个街道尤其是小街巷屡见不鲜,本报记者也曾对此进行报道,但这些商户依然我行我素,下水道依旧饱受摧残。
下水道篦盖,本是用来排泄路面雨水的,这些小饭店工作人员却图省事把餐厨垃圾往里倾倒,油腻的汤类餐厨垃圾倾倒时间久了,不仅会使下水道堵塞,还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污染环境,不知此类现象有关部门可曾注意到。
现阶段,我市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各个方面都在改造升级,市民的文明程度也随之需要新的提升,每个人都应为环境增光添彩,而不应抹黑污化。城市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环保无小事,大家齐努力。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同样的空气,拥有同样的环境,人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勿以恶小而为之。
垃圾分类制度在我市呼之欲出,提醒那些贪图方便随意倾倒垃圾者尽快收手,这种不文明行为当休矣。(卢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