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本报评论员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再次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对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和服务的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牢固。这就要求我们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汾,为深入实施“一三四三”工作思路,推动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好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工作,选优书记、配强班子、建强堡垒,切实担负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我们要不断增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创新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自治载体,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引导群众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城乡居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服务和治理。我们要以人为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尊重人民的权利地位、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凝聚人民的治理智慧。要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最大程度减少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