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020年12月24日头版头条对王红林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连日来,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作为汾西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王红林是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被诊断出“急性白血病”。自2016首战之年到2020决胜之年,王红林始终鏖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与全县干部群众一道,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用自己的健康换来了百姓的小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王红林的初心是什么?是让家乡摘掉贫穷的帽子,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是大山的儿子,有一颗忠诚担当的赤子之心,心里始终有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深深渴望。
当前,“十四五”蓝图已经展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尤其需要更多的像王红林这样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基层干部,需要像王红林这样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激励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踏实奋进。
王红林同志有坚定的信仰。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不变信念。王红林作为一名贫困山区的领导干部,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改变家乡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多年来,他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信仰的力量,激励他始终保持奔跑的姿态,即使在病床上还自责:“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我掉链子了。”正是这份初心和使命让他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
王红林同志有坚定的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正是这份坚守,这份赤诚,让他从未选择放弃,从不选择停歇。无论在乡镇还是在县领导岗位上,他都在为乡亲们的脱贫致富而奔波,即便病倒了,心心念念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学习王红林,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王红林同志有坚定的行动。一个好干部,能让党的好政策变成老百姓的好日子。王红林躬身入局,担当作为,他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更是宵衣旰食,逐条研究吃透、用足用好各项扶贫政策,确保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攻克了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搬迁难等一个个难题。他是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楷模,体现了一个基层干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无悔选择,他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书写在了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上。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像王红林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里始终装着百姓,在各自岗位上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切实肩负起新的任务、新的使命,让初心在奋进路上绽放光彩,为“十四五”开好局、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