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临汾市教育局开展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珍惜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月活动,记者跟随“中华好家风”系列家长心理成长宣讲团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现场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宣讲团中有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还有精神科医生。据一位精神科医生透露,前些年到精神科看病的十几岁学生很少,而现在在校学生陡然多了起来。很多父母亲领着孩子来看病时,都会说孩子原先的成绩如何好、得过什么奖励等等,但现在却患上了心理疾病。每当听到这些,他心里都很难受,因为这些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正承受着怎样的压力、遭受着怎样的煎熬。
观察来看,几类学生易患心理疾病:一是成绩向来优秀、深得老师宠爱的或成绩特别差、常遭批评歧视的学生;二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或说话狂妄、目空一切的学生;三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或特别富裕的学生;四是父母感情长期不和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五是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六是沉迷于网络、玄幻小说,与现实严重脱节的学生。另外,还有留守儿童(学生),身边没有大人的陪伴与关爱,心理和情感极易走向极端,亟需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以前,人们习惯性地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归咎于应试教育、归咎于学校和老师,而通过这次家庭心理教育,人们才真正认识到,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的关系,有些问题的出现甚至是家庭问题的直接表现和延续。为此,家长们愿意听这样的讲座,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实则是自己身上的问题,要想让孩子改变,首先是自己改变,要学习,要成长,做孩子的好榜样。学校和老师以前认为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就可以了,现在深刻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将心理课堂搬上讲堂,将心理课列入课程列表,有的还建立了“悄悄话信箱”或心理热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课外心理训练活动,如针对特殊节点和学生的特殊要求,进行摆脱考试焦虑、改善人际关系、戒除网瘾等专项心理训练活动,必将会帮学生找到有效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其健康乐观地应对一切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了,就能快乐成长,教育必将有一番可喜的面貌。(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