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个澡,对生活在城市的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可对咱农民来说,不出村就能洗个热水澡,还真是稀罕事儿。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报道了襄汾县建设农村“公共浴室”的新闻后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曾几何时,在农村,洗澡这样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私事,却成了一些村民心里的大事难事,尤其是许多乡村老年人比较多,儿女平时不在身边照料,还有一些困难群众,由于条件限制,洗澡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没有为群众排忧解难,就是没有诚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建起“公共浴室”,解决农民“洗澡难”,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做起,真正把洗澡这件事情办实办好,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襄汾县先行先试,打造样板,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大力实施农村公共浴室建设工程,突出绿色、环保、节能理念,按照“一村一策,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在全县242个行政村中筛选人口相对集中、集体收入较高、房屋条件具备、村民需求迫切的村,首批建成106个公共浴室,全县155个村32万群众告别了“洗澡难”,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服务零距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小浴室关乎大民生,小举措孕育大情怀。随着越来越多的村庄建起了“公共浴室”,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咱老百姓,活了这么大的年纪啦,还真没想到能赶上今天的好日子!”“浴室建在村子里,老年人洗澡还免费,理发不出村,我们的好生活是美的美哩!”一段段发自肺腑的心里话,表明了建设农村公共浴室是方便农民、服务农民的实事、好事、暖心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不仅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而且打造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品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乡村振兴道路上一个群众都不能少,从农民所思、所想、所盼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是我市深入开展“向人民群众交好账”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各县(市、区)要大力实施惠民利民举措,借鉴典型经验做法,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决不能搞“一刀切”和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应付“作秀”而不“做事”,导致花上些钱放在那里,群众用不起、用不上,必须要做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多从细处入手,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落实地,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探索创新建管模式,在公共浴室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上结合各地实际,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和亮点,做到设施更加齐全,设备更加先进,服务更加惠民,让更多农民能够长期受益,真正满意开心舒心,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高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