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锣鼓汉子”张勇

2022-09-01 09:30: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锣鼓在晋南一带是特色文化,尤以洪洞、尧都区的威风锣鼓最为有名。人们把打锣鼓的好手称为”汉子”。张勇就生长在这锣鼓文化的厚土上。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他已是锣鼓行里的一条汉子,闻名国内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晋南威风锣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勇的故乡,是尧都区一个普通的村庄。这里耕读文化以敲锣打鼓为代表。据《临汾县志》记载:“清末民国时期,全县村村有锣鼓队,春节期间处处有锣鼓声……”儿时的小张勇期昐的就是闹红火的锣鼓队。过了初五,村里的锣鼓人就开始为元宵节锣鼓表演作准备。小小人儿张勇总是跟在锣鼓队后面观察鼓的打法,锣的敲法,钗的拍法。他说,我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好鼓手。

  15岁那年,他听说临汾的威风锣鼓学校要招生,死磨硬缠,要去学打锣鼓,爸妈拗不过他,只好放行。在学校里,他的勤奋得到了锣鼓专家韩德行的赏识,经常给他吃“偏饭”。他年纪小,但很争气。在鼓乐学校和鼓乐团的五年时间里,张勇和同学们背鼓谱、强身段,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锣鼓表演功夫。在鼓声中张勇渐渐成长起来,老师们夸他是一个好苗苗,前途无量!

  正当张勇立志在锣鼓圈里大干一场时,然而,由于传统文化不景气,民间锣鼓没有市场,锣鼓学校由于多种原因解散了!张勇的梦还没有开始就戛然而止。为了生活,他开始走向社会。搞过网吧、开过饭店,当过克斯勒汽车4S店的销售员,直至年薪12万的经理位置。不愁吃,不愁喝。按说该满足了,可张勇不。当一个好鼓手的初心,始终在他胸膛里跳跃,我还要回到锣鼓行,这里才是我的天,我的地。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来新兴娱乐方式,对传统锣鼓文化冲击很大,许多村里的锣鼓家伙在库房里闲置。时年30岁的张勇,决心改变这一局面,建一个锣鼓传承基地,让威风锣鼓再威风起来。

  2008年,张勇的启蒙老师找到了他,说:我早就知道你这娃的心思还在锣鼓上,咱们一起把锣鼓再搞起来吧!锣鼓的未来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看着韩老师企盼的眼神,张勇的心再一次燃烧起来。那天,师徒二人相谈甚欢。天有不测风云。不久,韩老师查出胃癌晚期,老人家临终之前紧紧拉住张勇的手,再三叮嘱他威风锣鼓传统艺术说什么也不能丢。在韩老师的追悼会上,张勇与同学流着长泪,用老师传授的锣鼓送走了老人家。

  这一年,他辞退了稳定的工作,一个人、一面鼓、一间房、一台电脑,接过了韩老师沉甸甸的嘱托,担当起传承传统锣鼓文化的重任。

  万事开头难。张勇决定先从建立传承基地干起。没钱怎么办?张勇拿出了当经理时的全部“家底”,还不够,就向亲属借、同学借。没地方怎么办?张勇就一次、两次请求有关方面,终于有了属于自己展示才华的“窝”。没有师资怎么办?张勇就把自己锣鼓学校的同学请来。寒来暑往,经过他和鼓友们的耕耘,一座占地10余亩、专职从事威风锣鼓的编排、演出、服装道具的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锣鼓文化公司拔地而起。如今,成了传承晋南威风锣鼓的大本营。

  10多年来,张勇越是上坡越使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他把锣鼓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作为自己的神圣之责,10年间,张勇走遍了31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城市,在全国各地培养了10万锣鼓大军。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神州华夏大地活跃着无数支、扎根当地永不走的威风锣鼓队。

  他把威风锣鼓的种子播进智利,让传统文化走进世界。2011年1月,张勇得知远在智利的华侨许敬言,有请他去智利培训锣鼓队的愿望后,依然慷慨答应免费去教。7月15日到智利,7月16日张勇就走上了讲台。经过21天的培训,名为中华振兴锣鼓队的第一支曲目《出征》在智刊圣地亚哥武器广场擂响,向当地民众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万余民众送上阵阵喝彩。站在指挥台上的张勇流泪了,让威风锣鼓走向国门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为抢救濒临灭亡的传统锣鼓不懈奋斗。张勇长年累月走进田间地头,乡村院落,寻访、记忆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头脑里的活鼓谱。经过数年努力,由张勇主编的、搜集有1000首乐谱的《晋南威风锣鼓乐谱集锦》一、二辑出版发行,成了普及威风锣鼓的好材;针对零基础的锣鼓文化爱好者的《零基础学打鼓》,一面世就广受好评。

  他编创的众多威风锣鼓的作品走上了中央和地方多个电视台,其中,《丁陶鼉鼓》《丝路欢歌》连获第十六、十七届文化部群星奖;国家大剧院,上海大世纪舞台,活跃着威风锣鼓人的身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张勇为传承威风锣鼓所作的努力,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山西省代表性传承人;多次荣获“锣鼓杰出人物、杰出传承人、高层次人才、三晋英才”等荣誉称号。他深情地说,自己未来的路就是将威风锣鼓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张勇,锣鼓行里的一条汉子!(董文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