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我市以视频连线方式与全省同步举行开发区2022年第三次“三个一批”活动。此次“三个一批”活动,全市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签约一批”项目24个,总投资71.25亿元;“开工一批”项目14个,总投资52.41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1个,总投资45.6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当前,全市上下正牢记领袖嘱托、狠抓贯彻落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我市“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双城”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大力实施“1355”战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项工作朝着全省第一方阵目标迈进。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抓好这一工作既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各级各部门要旗帜鲜明树立“大抓项目”的工作导向,按照市委提出的“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加强对接、主动跟进,创新举措、优化服务,示范引领、协同推进,注重结果、强化考核”40字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不断把项目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要在谋划储备上狠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在对前期已谋划项目的基础上,再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实项目大盘子。沿黄各县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重点聚焦新能源、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其他地区要聚焦“双城”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因地制宜、深入挖潜,谋划一批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的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要在开工建设上狠下功夫。要紧抓当前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更多的“实物量”。要加快项目前期,逐个项目梳理需要办理的手续,大力推行“独任审批”,多措并举缩短手续办理时间。对手续审批权限在市县的,要加强部门联动办理;审批权限在省里的,要积极与省里对接,加强服务指导,加速项目落地开工。要强化要素保障,每一个在建项目都要详细制定推进计划,加强领导包联,全力保障项目用能、用工、原料等要素,力争项目早日建成。
要在投产达效上狠下功夫。对已竣工项目要提早介入,压茬推进竣工投产相关手续办理,帮助协调解决好用工、水电气等需求,确保竣工投产无缝衔接。同时,要持续关注投产项目后续效益问题,扎实做好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后续管护,帮助拓宽产业类项目产品销路,切实为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要在开发区建设上狠下功夫。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在开发区建设上发力,在抓好投入、拉动投资的同时,在推动投产、强化产出上下更大功夫,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要集成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用好项目入区“一张图+一本账”,实行“一事一议”重点支持,有效破解土地等瓶颈。要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帮助企业打通市场,同步做好入规进统、项目后续管护等工作,全力打通项目投产达效的“最后一百米”。要强化服务,用好用足“1+3+N”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利用“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入园入企入区服务,扎实推进各类项目落地,以项目工作的良好成效,为经济稳增长持续注入强劲动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