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抓好保障性工作 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六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精准分析形势、科学制定指标、明确推进路径、实化工作举措,对全市今年经济工作从五个方面作了重点部署,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抓好城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开放等工作,为主体性经济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去年以来,我市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紧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坚持城市“双品质”建设最大逻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创新改革开放,城市颜值气质价值不断攀升,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吸引知名企业相继落地,青年才俊纷至沓来,先进要素加快集聚,临汾速度、临汾效率不断刷新,为临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提供了坚强保障。
要狠抓城市“双品质”建设。只有推进城市“双品质”建设,临汾人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才能越来越高,临汾的对外影响力、吸引力才能越来越强。我们要坚持城市“双品质”建设这个最大逻辑不动摇,用最短时间把临汾建成“我们心中应有的样子”。要加速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重点在工程实施见效上狠下功夫,强力推进“快速中环”建设,抓好靓城提质工程扫尾,加快实施文化主轴主脉工程。要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幸福圈”,聚焦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持续加强休闲、购物、养老、教育、医疗、运动等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的茶吧、书吧、驿站、咖啡吧,让广大市民近距离享受烟火气、体验周到贴心的服务,共享美好生活“幸福圈”。要全面提升城乡品质,把“双品质”建设理念延伸至县城和乡村建设中,坚持城乡一体推进,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质、充满发展活力的大县城、特色城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拓展高质量发展承载空间和能级。
要狠抓营商环境优化。一个地方只有打造出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才能够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发展要素与良好的营商环境叠加释放,就能为高质量发展加持赋能。我们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强化服务意识,始终把企业感受作为评价营商环境的第一标准,继续用好“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政企对接、“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等机制,为经营主体提供“永不下线”的精准服务;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和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工作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推行极简审批,坚持所有审批事项办理都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扩大“秒批”“秒办”范围。要坚决兑现承诺,深化“解难题、理旧账、清欠款”专项整治,以实际行动打造“你永远可以相信临汾”的良好口碑。要敢于动真碰硬,持续用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投诉举报监督专线,严厉打击一切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让广大企业家在临汾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要狠抓创新改革开放。创新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创新改革开放的强度、深度、力度,为临汾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要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国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大力推广华翔“双创”经验,统筹用好市域内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平台,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总结和巩固转型综改集成改革试点成果,切实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先行先试,在“普遍在做”的领域做得更好,形成更多的临汾方案、临汾路径、临汾经验。要狠抓对外开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区域交流合作,以我市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为契机,持续拓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促进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支持外向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参与对外贸易,持续提升我市外向型经济水平。
望远才觉天地阔,实干方能破浪行。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跟着学、照着做、踏实干,以创新改革开放破题开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品质,以优质软环境服务保障发展硬实力,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