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微博路边社湖北分社”转发的一条微博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昨日清早6时54分,一位名为“小风”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12日下午和红十字会谈遗体捐献的事情,我说我病情危重,不能亲自过去填表,他们的回答也很干脆,要不自己来填表,要不就不要捐了,不提供上门服务。我只是想在我不治的情况下为社会再做出一点贡献……”(11月13日《楚天金报》)
前不久,某地一家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坚持要求一名常年患重病的病人亲自到现场办理取款,结果使病人倒在银行里,引发众多网友关于银行业缺少人性化的指责。如今,武汉这名年仅22岁的小伙子张琪在得了绝症后,只想以捐献遗体的方式为社会再做一点贡献,结果险些吃了闭门羹。这条微博在短短一天内,阅读次数就达到了20万人次,引来2000名网友转发和评论。
后经记者了解,张琪最终通过姐姐去填表,才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关于那句令人心寒的回复,红会回应称当日的接线员小张并非红会的正式员工,虽然规定捐献人可以要求登记机构上门办理,但目前红会人员紧张,确实无法提供上门服务。
对于这样的解释,张琪表示理解。当时自己是抱着回报社会的想法,打了电话捐献遗体。虽然对方的回复确实让他有些难过,但不会改变自己想要捐献遗体的初衷,只希望捐赠流程和手续能更人性化。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
在具体办理捐献时,各省市都有《遗体捐献条例》,对捐献流程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但是,正如媒体报道除了张琪这类病危卧床的病人外,目前我国考虑遗体捐献的志愿者仍以老年人居多。为办手续,许多老人不得不来回跑很多趟,身体吃不消,导致一些原本有捐赠意愿的人打消了念头。
在公众的印象中,关于红会的印象大都是某某人、某某企业捐献多少钱,红会向灾区捐款的新闻,关于遗体捐献这方面却鲜有报道。而遗体捐献不同于金钱或者其他财务捐献,作为红会理应开启更加人性化的通道,在确保当事人各项权利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实际需求,让捐献人得到应有的心理尊重和社会认可。(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让百姓“暖身更暖心”
下一篇: 公务员开“摩的”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