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萝卜 鞭打春牛 社火表演
临汾新闻网讯 2月4日喜迎“立春”,这意味着冬季结束,万物开始苏醒。根据《平阳府志》《临汾县志》记载,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这一天,老百姓会以“咬春”鞭春”打春牛”等多种传统习俗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立春,啖萝卜数片,名曰咬春。”家住临钢路的杨春泰老人热衷于搜集民俗史料,他兴致勃勃地讲起了有关“立春”的讲究,立春当天,有些地方要生吃萝卜片,意为‘咬春’。有些地方以萝卜为细丝,五辛为春盘,面为春饼,谓之‘赏春’。萝卜取春生之意,吃萝卜即祛除春困,标志着老百姓要开启新一年的田间劳作了。”
古时,为了迎接“立春”的到来,平阳各地会举行社火表演,其中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就是“鞭打春牛”——俗称“鞭春”。杨春泰讲解道:春牛不是真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称‘土牛’。打春牛意在鼓励老百姓摆脱懒惰,积极投入春耕,早早规划一年的生计。”
“立春的头一天,先要迎接春牛,这个过程被称作‘演春’。扮演的春官、勾芒、巡官、仓官以及诸多从人要穿着盛装艳服,伴随着鼓乐前去东郊迎接。行礼后,将春牛迎至大堂,并设座饮宴。次日,便可‘鞭打春牛’。”杨春泰说,这些习俗直到清代,仍十分讲究。”
平阳,唐尧遗风浓郁,民俗淳厚。据《可爱的临汾》(临汾民俗篇)记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正月,清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孔尚任,受当时的平阳府刘知府邀请,来平阳篆修《平阳府志》之余,观看了平阳地区的秧歌、社火等各种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写下了著名的《平阳竹枝词》,其中《演春词》《迎春词》就有16首。“一声画鼓一声雷,响到朱门报锁开”为何春情闹不休,劝农巧借古题头”等诗句,形象地描述和介绍了平阳地区立春节活动的盛况。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