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命名大会现场
临汾新闻网讯 曾经,各种手工匠人是一个与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群体,画匠、木匠、铜匠、石匠、剃头匠、修鞋匠……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
但是,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时代号召工匠精神,社会进步需要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工匠精神被高度凝练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我市地处中西部地区,电力、铸造、装备制造、农业果木管理等是主导产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助推我市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结合我市实际而言,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踏实、认真、创新的工作态度和干事方法,是我市经济转型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基于此,2017年,我市开展了以“弘扬工匠精神,助推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平阳工匠”选树活动,历时8个多月,从涉及工业制造、煤炭、电力、农林业、传统手工艺、餐饮业等6大类的227名专业人才中,通过县(市、区)推荐、个人自荐、单项选拔、电视选拔等多种形式,产生入围提名候选人33名。经过决赛,10名选手最终荣获我市首届“平阳工匠”,23名选手荣获临汾市首届“平阳工匠”提名奖。
此次活动旨在大力倡导和培育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创业、创新、创造的激情和活力,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转型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开局
2017年“五一”前夕,我市举办了一次“五小”竞赛展,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了展出成果并提出在我市举办一场临汾工匠的评选活动。而临汾古称“平阳”“平阳工匠”由此而来。
在2017年市总工会全委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杨治平也指出,选树“平阳工匠”是我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2017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启动平阳工匠的评选活动。首批平阳工匠的评选标准并非只看技能,而是包括道德品格、技改创新、技能水平的综合考量,具体来讲就是“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硬性条件。
选什么样的平阳工匠?评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选树工匠?怎么进行表彰?成果如何运用……
问题接踵而来。
既是首批,犹如白纸作画,意味着没有任何范例可供借鉴参考。担着“平阳”二字,为社会各界选树榜样,容不得一丝一毫偏差。
那段时间,临汾市总工会每一位参加选树“平阳工匠”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可以把工匠精神倒背如流。查阅报纸、杂志,上网浏览和评选工匠有关的新闻,了解到湖北省总工会举办过“荆楚工匠”评选,武汉市总工会举办过“大城工匠”评选。我市总工会立即和湖北省总工会和武汉市总工会分别取得联系,表明想去“取经”的想法,对方都欣然接受。
在武汉的学习时间,考察组会抓紧每分每秒与对方交流讨论。“武汉毕竟是一座大城市,参与评选的行业、人数都很多,起点高、水平高,这是优势。但这次交流让我对‘平阳工匠’评选更有信心了,之前的寻访已经发现了很多行业翘楚,如今只要我们拿出一套成形的方案,把操作过程事无巨细制定好,一样能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宏杰信心十足。
从武汉回来后,大家加班加点起草实施方案。选什么的工匠?评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选树工匠?怎么进行表彰?成果如何运用……这些问题的答案日渐清晰。
一个月后,最初的起草方案经过十多次修改,最后敲定出一份征求意见稿,并提交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和研讨。同时,市总工会积极与各相关单位沟通,讨论评选工匠选树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一份可实施的《临汾市首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实施方案》出炉,并下发至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等部门。与此同时,成立了首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组委会,专门负责大工匠的寻找推荐和组织评审工作。“以《方案》为依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操作,明确各部门职责,督促各县(市、区)及时认真发现、选树、上报。”因有章可循,身兼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总指挥的张宏杰暂时松了口气。
工匠在民间,单靠一级一级的组织推荐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市总工会让各级各单位申报评选的同时拓宽渠道广泛发动、积极寻找,一场把聚光灯对准优秀工匠的评选活动正式展开……
选树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加此次“平阳工匠”选树活动的选手共涉及工业制造、煤炭、电力、农林业、传统手工艺、餐饮业等6大类227名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已小有成就。如何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参考的标准自然离不开助力经济建设和转型发展这一初衷。
瞄准脱贫攻坚这一目标,2017年10月12日,市总工会和农委联合举办的“选树平阳工匠,助力吉县脱贫”果树管理技能大赛在吉县柏山寺乡西岭村拉开帷幕。这也是选树“平阳工匠”的复赛第一场比赛。
如何才能把选手的技能完全展示出来同时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选出工匠?比赛环节的制定是关键。
自我推介必不可少,每位选手简单介绍本人情况、技能闪光点、从事果树行业取得的成绩或果园管理取得的经济效益,在业界的影响或对周边果农的辐射带动情况。第二个环节是技能实操,包括现场修剪和回答问题两部分。选手在修剪过程中需就所操作的果树介绍树体情况、主枝分布情况分析判断今冬修剪将如何进行及选手对修剪树的管理规划提出2——3个问题让选手回答。第三个环节是风险问答,由9位全省果树管理专家、高级农艺师兼评委向选手提一些专业问题。
一番激烈角逐后,从来自全市的28名果树管理能手中评选出6名果树管理专家,每名选手服务当地5户贫困户果农,用自己在果树管理方面的优势助力脱贫。而比赛评选出的第一名直接进入平阳工匠决赛。
围绕助推产业转型发展这一初衷,市总工会与市经信委联合举办了“选树平阳工匠,助力工业振兴”技能大赛。来自山西海姿焦化有限公司、山西东方恒略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霍州煤电集团等企业的4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比赛分为数控车工和焊工两项专业比赛,比赛决出了各自工种前3名,每项比赛评选出的第一名直接进入选树平阳工匠决赛。
2017年11月19日至21日,市总工会与市工商联共同组织25名选手参加了在运城举行的第四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餐饮服务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百余名选手齐聚一堂,切磋厨艺。我市选手经过激烈比赛,最终获得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4名。获得金奖的赵伟直接进入选树“平阳工匠”决赛。
11月22日,“平阳工匠”30强选拔赛如期举行。119名参赛选手按照行业分为传统手工艺类,农林、水、煤炭类,工业制造类三大类共六个组进行评选。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自我介绍由选手介绍自己的工作单位、参赛的技术种类、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做出的贡献或带动作用。技能展示环节通过VCR、PPT或实物展示等形式,由选手现场对自己的技能进行讲解。第三个环节是点评互动,评委根据选手的技能展示情况进行提问和互动,进一步了解选手的技能情况。
三天六场比赛紧张有序,最后评选出33位技术高超、技艺精湛的选手入围“平阳工匠”候选人。
揭晓
去年10月开始,三个月以来,2场全市单项赛、6场初赛、4场晋级赛、2场总决赛,227名工匠,20000余分钟高频次电视展播,13家中央、省、市媒体集中报道,60万人次投票助力平阳工匠,这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选树活动在今年年初圆满落幕。
1月16日下午,我市在市影剧院举办了首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命名大会。此次活动共表彰了10名“平阳工匠”以及23名“平阳工匠”候选人。
吉县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 朱峰
他们是我市脱贫攻坚战一线的主力军。
命名大会颁奖现场,当主持人读完朱峰的颁奖词,这个朴实的农艺师早已泪流满面。多年来扎根一线的辛苦伴着泪水流进心里,有股甜甜的味道,令他喜不自胜。
朱峰喜欢自称“草人”,因为“自己是草根中的草根”。身为吉县果业服务中心技术站站长、农艺师,朱峰这辈子都在跟树木打交道。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野心”,那就是扛起吉县苹果发展的旗帜,生产出绿色、有机、高档的苹果,圆吉县人民的致富梦,让吉县苹果成为优质苹果的代名词。
他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方针,经他创新的“提干、清层、落头”技术和他选用的“自由仿垂型”“改良仿垂型”“小冠开心型”树型修剪方法在吉县全县的果园里得以推广应用。
他推出了主题为“科技兴县、吉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科技论文,为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奠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他的带领下,吉县苹果荣获首届全国农博会苹果唯一金奖,为吉县、临汾乃至山西赢得了荣誉;他推出的“壶口牌”苹果商标获得全国十佳商标奖,商标价值15.98亿元人民币;他还打造了临汾地区第一座优质高产示范园——文城乡古贤村郭文龙果园;在他的努力下,吉县成为第一个“苹果产业基地县”,苹果发展到30万亩……
“再多的成就都抵不过果农的一个笑脸,都抵不过果农一家脱贫奔小康的喜讯。”在朱峰心里,果农的认可才是对自己工作最大的肯定。
襄汾县高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所所长 郭高升
年逾古稀的郭高升是10名获奖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多年来,他始终痴情于脚下的庄稼地,培育出小麦新品种8个,研究出“玉米叶龄管理栽培方法”和“玉米红蜘蛛防治方法”,并用这些技术在襄汾县示范种植玉米2.1万亩,增产315万公斤。
2007年,郭高升注册了南贾高升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里农民建立了南刘千亩高产玉米示范区,当年示范区1000亩玉米亩产平均达1050公斤,亩均增产200公斤以上,带动襄汾县南贾镇及周边乡村3213户农民种植玉米12000亩,辐射区人均增收400余元……
正是因为“玉米叶龄管理栽培方法”的推广,引得朝鲜、非洲摩洛哥、赞比亚等国外专家来到合作社考察参观,目前合作社已经成为全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实验推广示范的主阵地。郭高升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玉米奇人”。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闫亚鹏
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技术研究院技术员 薛旭辉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 刘小元
他们是生产工作一线的安全守卫者。
薛旭辉、闫亚鹏、刘小元有个共同点,他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用一项项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为工友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薛旭辉和闫亚鹏都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工程师,薛旭辉获得了21项重大巷道支护技术成果,取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7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部级期刊发表科技论文8篇。而闫亚鹏自参加工作以来,发表了相关专业论文5篇,研究专利12件,目前国家授权的专利有3件,他为煤矿在节能环保、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心笃定,专注耐心是刘小元坚守的“匠心”。身为一名带电作业技术员,10年来,他创下了3980次带电作业“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纪录,先后两次获得省电力公司比武竞赛个人第1名,全国第7名,成为省电力公司首屈一指的技能专家和全国技术能手。同时,他结合工作实际和经验提出的“六部工作法”,使带电作业工作效率提升了50%以上。他还研发出12件高压带电作业工器具,其中3件申请了国家专利。
平阳木雕王平工作室 王平
他们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者。
颁奖现场,当大屏幕播放完王平的事迹,他操控着三轮助力车缓缓驶入舞台,现场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观众为他在遭受打击后依然选择前行的执着而鼓掌,为经他一双巧手雕刻出的精美工艺而喝彩。“我这手艺只是雕虫小技,跟其他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工匠比,实在微不足道。”尽管已经站上了领奖台,王平依然谦逊如故。
王平是一位雕刻大师,他的作品获奖无数,第十七届东京BESETO艺术节木雕作品三等奖、第四届中国“艺鼎杯”木雕现场创作大赛银奖、第十五届山西省美术作品展木雕作品三等奖、“2012年度中国木雕榜眼”荣誉称号……
“不能把‘利益’放在首位,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把活儿干精、干好,这才是我们‘匠人’应该传承的东西。”这是王平常对徒弟们说的话。
山西会馆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王张龙
一方面不断精进面食技艺,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把山西面食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是王张龙这些年来一直做的事情。
山西是面食的故乡,面食种类丰富,花样繁多。王张龙经过钻研和创新,先后推出了“高跷呼啦圈剪刀面”“舞蹈扯面”“面气球”“甩饼”等面食杂技表演。自2013年起,王张龙先后在60多家电视台的节目现场展示了山西面食。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山西面食,塑造山西美食的国际品牌形象,在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烹饪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王张龙先后赴中国40多个省、市,20多个国家宣传山西面食。
接下来,王张龙有一个想法:他想在家乡办一个面食培训班,吸收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面食技艺,壮大队伍,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郭凌冰
临汾市鑫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申青林
他们是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郭凌冰是一位重工机械工程师,他在铸造领域坚守二十多年,成功开发产品1000余种,专注V法铸造工艺研究与产品研发,瞄准国际前沿潜心研究,突破现有工艺装备与技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取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赢得良好的效益,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大工匠。
申青林身上有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双重特质,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研发机械设备的道路上追求质量、追求卓越。目前,他研发的机械设备已获得15项国家专利。站在企业家角度,他认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他身上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西平阳重工机械责任有限公司车工高级技师 董鹏
他们是国家安全的护航员。
董鹏是一位水中兵器专家,投身海防建设20多年,本着铸水中利剑的执着,他把每件产品都当作艺术品来加工,参与了多型号水中兵器的科研攻关,攻克了多项关键零件的技术难关,为各型号装备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6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的加工方法被公司采纳,创造经济效益达600余万元,是中船重工首批特聘高级技能专家。
他们更是众多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一员,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他们身上那股踏实、认真、创新的工匠精神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将引领我们奋勇前进。
首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圆满落幕,紧跟而至,我市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平阳工匠”宣传活动、成立“平阳工匠工作室”、开展工匠技术交流和技能培训活动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平阳工匠”选树活动成为引领全市职工提升素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品牌工程,让工匠精神持续发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社会进步。(图片由 陈明 闫锐鹏 摄)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 李娇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