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登报承诺” 老百姓更关注长期效果

2013-11-20 19:45: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11月13日,安徽宿州市委书记、市长等34名市级领导带头签订“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承诺书。11月14日,该份有着34名市级领导亲笔签字的承诺书刊登在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11月15日人民网)

领导干部登报承诺,此新闻甫一出现,褒奖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但是大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即“践诺”比承诺更重要。有句话叫做“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一些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从坊间传闻抑或媒体披露的反腐案例中,我们看到台上大讲反腐倡廉,私底下贪婪无度的官员大有人在。像宿州34名市级领导干部亲笔签名、登报承诺“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这种事情,在老百姓看来一点儿都不新鲜,而且很容易凭着个人以往“经验”给其扣上形式主义的大帽子。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及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从上至下,社会风气改观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反腐中“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确赢得了民心和口碑。但同时也不能否认,老百姓在欣喜之余有许多顾虑,目前普遍担忧的就是倘若这仅仅是一阵风,风头一过,一切陋习必定又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孳生于陋习之上的腐败问题则会较此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廉洁从政不是一句空话。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各种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各种利益诱惑比比皆是,加上长久以来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办豪宴,收红包,讲人情,谋私利,已经是积弊良久,存在积重难返的问题。因而,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绝不是几个口头或是书面承诺所能解决得了的。归根到底,领导干部的廉洁还需要完善各种配套制度设计,真正给权力套上“笼头”,使各种形式的监督一齐发力。强制的外力约束与领导干部自身的自律意识,上述承诺才不是空谈。

无论是否有作秀的意味,宿州34名市级领导带头承诺都在表明一种反腐倡廉的态度和决心。不过,与之相比老百姓更关注的是它能否有长期的、实在的效果。此时此刻对于“带头承诺”本身的褒贬实质上并无太多的意义。(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