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一夜间,我发现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都忽然在院子里“消失”了,于是,和几位家长了解情况。原来,有两位家长在孩子所在学校的附近租了房子,孩子住在那里,一个月才回家一趟;还有两位家长,因为意识到初中阶段对孩子习惯养成十分重要,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干脆把孩子送到运城和临汾两所以严格管理出名的民办学校上学了;另有一位家长让孩子住进了学校附近的辅导站,还有一位家长贷款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早已全家都搬走了。因此,满院里只有儿子一人还在跑校。
“要给孩子腾下时间,让孩子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这是几位家长共同的说法。即便这样,就在周末时间,还有几个孩子上钢琴班、英语班,有一个家长规定孩子在家中只能说英语,不许用汉语交流。一位上民办学校的家长说,她要求孩子事事都做到最好,生活上要循规蹈矩,如被子要叠得整齐、坐姿要端正、写字要工整、饮食要注意绝对卫生……说罢,大家不由自主道出了一个字,累”!
初中阶段孩子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注重孩子的人格养成。孩子要好好学习,也要学习如何做人处事,尝试自己独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然而,许多家长却认识不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惟看重分数,对分数以外的一切都进行了包办。上述其中一位家长从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选、零食的口味到食谱的搭配,从学习音乐、绘画、运动量的安排,到玩具、小伙伴、游戏的内容、活动的限制都进行了包办,将来连人生目标、道路选择也要一手包办下去。还有的家长,时常会因孩子的失败而过度忧虑,从而使自己的愉悦与生活满意度降低。即便如此,他们还不敢减速,生怕一减速,就摧毁了孩子的人生和自己的期望。
他们真是太“爱”孩子了。
其实,家长大多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那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溺爱是一种后患无穷的爱,它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线。家长不知道,他们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独立思想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想见,一切被安排好的生活长期循环下去,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对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而缺乏独立性、坚忍性、耐苦性和艰难意识。
曾遇到过许多家长对孩子付出一片爱心却收效甚微:孩子不听话,不理解父母,偶尔还是小昏君,并且出现啃老苗头。可是当我们透过这种表象就会发现,导致这个问题的并不是子女,而是父母。是父母在伟大的爱子光环中走进了误区,才不小心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如何走出这个误区,是新一代家长们养儿育女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与学问,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
(郭璞)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相互尊重,是破解道德纠葛的密码
下一篇: 领导“登报承诺” 老百姓更关注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