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假钦差”生存的土壤

2013-12-10 20:22: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现在网上流传一句话: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说的是,现在各式各样的骗子太多,各类骗局让人防不胜防。假传票、假中奖、假军官等层出不穷,如今,假钦差”已有了抬头之势。

自称曾在中央巡视组办大案要案,只有高中文化的杨耀泽竟然骗倒了香港卫视的4位高层。杨耀泽为了骗取对方信任,带着他们到河北、内蒙古等地“考察”,均得到当地政府官员的接待。日前,杨耀泽因诈骗罪、招摇撞骗罪,获刑20年。(12月8日《法制晚报》)

其实,就在今年3月份,假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官方身份的赵锡永也曾在云南等四个省混了3年多,直到落网身份才被揭穿。案发后,还有个别官员因为对赵锡永身份把关不严而被问责。

令人不解的是,身处“高手如云”的官场,这样低劣的行骗身份是谁为他们镀的“金”,要不然,为何杨耀泽人等每到地方还总有当地官员相陪,为何有人接二连三上当?对杨耀泽冒充的“贾主任”贾副组长”,河北大厂县委书记称,既怀疑,又不能轻易否定。轻易否定,当然不礼貌,万一是真的,会很尴尬。这也反映了很多地方官员的真实心理,那就是不会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去考证一个身份,尤其是那些有“高层”背景的“官员”,反正只要自己不上当受骗即可。时间一长,一来二回,骗子的身份就这样被“洗真”了。

再说那些上当受骗的有“求”之人,他们能不惜巨资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所谓的“高官”身上,正是认为通过“高官”能走一些捷径,能获得一些利益,这种心理也助推了“假钦差”接二连三地出现。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通过正常途径去解决问题呢?也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朝里有人好办事”,用现在的话说,政府部门有“关系”办事方便,或者被老百姓称作官场“潜规则”。说白了,还是因为一些部门领导权力过度集中,实行“一言堂”,只要领导一个人“拍了板”,很多事情就能办成。还有,在行政级别森严的官场之上“官大一级压死人”,下级部门往往对上级部门领导有一种天然的“言听计从”,有时候只需要领导一个暗示,下级部门就要给足“面子”。

所以,要杜绝“假钦差”现象,先要根除“假钦差”生存的土壤。就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将行政审批“阳光化”运作,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监督监察机制,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那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钦差”也要按制度办事,还有“假钦差”什么事呢?(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