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新华网转发了《现代快报》的一篇文章,从南京一家企业办公室主任2013公务接待年”的角度,对比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一年多来的前后变化和不同。谈及往年年底吃请档期排不开、今年很冷清,这位主任不禁感慨“今年肚子变小了,血压也降了”。
公款吃喝一向被视为官场痼疾,笔者曾听到不止一个“局中人”抱怨因宴请多、应酬多而拖垮了身体,虽有一百个不情愿却又身不由己。咱们身处局外之人,艳羡美酒佳肴的工作生活之余,想想这种疲于应付也多半会觉得浑身不爽。上述这位企业办公室主任的一番感慨,明明让人读出了解脱的意味,也足见中央规范公务接待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实效。
在遏制公款吃喝上动真格,带来的是高档酒楼门庭冷落车马稀的连锁反应。本报近期的一篇《饭店吹起改革风平民消费受热捧》的记者调查稿件显示,我市市区各大高档酒楼纷纷转型“百姓餐饮”,甚至“放下架子”与中低端饭店抢婚宴客源。以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较高水准的服务,无疑从中获益的是众多的“局外人”。
当然,也有一种声音抱怨“八项规定”出手太狠,论据无非是高档餐饮业绩下滑明显,影响了地方服务业的发展。在本报的那篇报道中,就有这样一段叙述:在中午、晚上的用餐高峰期,来店消费的顾客也寥寥,有的酒店一周才接到一桌包间客人。个别酒店还处于连连亏损的状态,有的“赔钱赚吆喝”,有的无奈关门歇业。笔者认为,高档餐饮业绩下滑,与中央遏制公款吃喝不无关系,但既而认为这是后者的弊端就大错特错了。诸如过度“三公消费”带来的地方经济发展,实质上是一种以耗费公共资源、牺牲良好社会风气为代价的畸形发展。除了使“局中人”获得既得利益外,作为“局外人”的纳税人需要为此缴纳更多的税收,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老话说得好:上行而后下效。官场风气引领着社会风气,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心里明镜儿似的。倘若公款吃喝带来的“餐桌浪费”、“舌尖腐败”依然我行我素,那么重拾戒奢从俭传统绝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相反,会“不令则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必然会使其中的每一个人受益。说到底,遏制公款吃喝契合了群众的意愿,由此带来的风气好转为全社会所乐见。
行文至此,联想到12月8日中办、国办公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其从用餐、住宿、出行等多方面提出了简化公务接待的细化要求,从加强接待费报销结算管控、强化接待问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可以预见,通过细化公务接待,将进一步减少其中的“超标准”、高档次”等奢侈浪费行为,获得解脱和益处的绝不止文头那位主任这样的“局中人”。(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借钱容易还钱难”症结何在?
下一篇: 规则意识是如何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