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尧都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集会游行,便会出现在民间。威风锣鼓鼓声节奏感强,雄壮威武,声音可以传到数十里开外。据说,早在尧舜时,山西人就用锣鼓来表达喜庆。
临汾市古为尧都,世称平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威风锣鼓作为民间锣鼓艺术的一个品类,在临汾市不仅有长远的历史渊源,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俗称“家伙”,这种世代延续的山西锣鼓不仅种类多,而且表演方式也是千姿百态。领鼓者头顶着鼓、脚上架着鼓、两耳挂着鼓、双肩还扛着鼓,仍能上翻下跃,仰打侧击,表现了极高的技巧;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 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威风锣鼓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威风锣鼓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使自身渐趋完美。由于传承的变化和地域的差异,威风锣鼓形成了河东、河西两个流派,常见曲目有《七牌子》《牛腰子》《乱如麻》《风搅雪》《银扭丝》《倒垂帘》等。
1988年以来,威风锣鼓从农运会到亚运会、从省城的民间艺术节到天安门广场的四十周年大庆,真正打出了山西民间艺术的威风。这正是:古今过往四千年,威武雄壮誉神州;声闻世界趋完美,传承还需后来人。
(锡刚 文/图)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银行取款,为何待遇这般不同?
下一篇: 让民工讨薪莫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