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提升 生态立市建设美丽家园

2014-01-24 08:54: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本报评论员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环境提升年”活动,为临汾人民建设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经济发展为民造福,环境保护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几年,我市下大工夫狠抓生态环境建设,摘掉了全国重污染城市的帽子,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城。特别是2012年以来,通过扎实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广大群众反响很好。但也要看到,临汾的生态基础还较为薄弱,成果还不够牢靠,反弹压力依然存在,城乡环境整治的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今年临汾进入大气污染防治“国考”行列,这对全市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省委十届五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以“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环境提升年”活动,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抓手,全力推动城乡面貌大改变、环境质量上台阶,构建更加优美的城乡环境,提升临汾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把一个经济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的新临汾展现在世人面前,真正让群众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生活在更宜居的环境,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我们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好“环境提升年”活动。

环境提升、生态立市,要求我们必须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当作临汾发展的主要问题,看成事关临汾长远发展的大事,作为临汾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以发展回报环境,以环境促进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双赢”。

环境提升、生态立市,要求我们必须在源头治理上取得突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高碳产业低碳化步伐,努力建立“结构优、效益好、污染少”的绿色工业体系,坚定不移抓好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优势企业发展腾出空间。尤其是对新上项目,必须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要求。同时,必须加强公共环保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大气污染,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环境提升、生态立市,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加强城乡环境整治,以城乡清洁化、标准化、优美化、秩序化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认真抓好交通干道、城乡接合部、市容卫生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集中整治,真正建立起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力量到位、成效到位的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必须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建立纵横贯通的“绿道”网络,大力建设城市绿地,建设一座绿色城市。

环境提升、生态立市,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增加生态环境建设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坚决落实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营,并引导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

溯史励斗志,自信壮前行。开展“环境提升年”活动,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更是实现临汾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创新思路,确保活动扎实开展、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责任编辑:付基恒